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告的意思、祭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告的解釋

古時國有事,祭神而告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天子為元元祈福,遣大臣分行祭告。”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乾隆 庚辰,奉使祭告嶽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告”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重要儀式,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祭祀儀式向祖先或神明表達敬意、感恩或祈福,常見于國家大事或重要活動前的宗教性告示。核心目的是通過儀式實現人與神靈、祖先的溝通。

二、曆史背景

  1. 官方用途:古代國家遇重大事件(如新帝登基、祈福消災)時,帝王會派遣大臣主持祭告儀式。例如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記載康熙曾“遣大臣分行祭告”。
  2. 文獻記載:該詞在《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等古籍中多次出現,說明其曆史淵源。

三、使用場景

四、文化意義

祭告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維系宗法制度、傳承孝道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的思想。例如台灣回歸時,同胞曾通過祭告黃帝陵宣告重歸祖國。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案例,可參考《郎潛紀聞》《隨園詩話》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告的意思

「祭告」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進行祭祀儀式或祈禱告禱。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祭告的方式向神靈表達敬意、感謝和祈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祭告」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礻」和「告」+「祠」。在這個詞中,「礻」表示祭祀的儀式或禮品,「告」表示告知或表達。

根據常用簡化字規範,「祭告」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祭告」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宗教文化和信仰體系,與古代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和敬畏有關。通過祭告這一儀式,人們希望與神靈建立聯繫,獲得保佑或得到解決問題的幫助。

繁體

「祭告」的繁體字為「祭告」,沒有任何變化或添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祭告」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祭祠」。這種寫法強調了祭祀所使用的祠堂。

例句

1. 他每年都會向祖先進行祭告,以表達對家族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在春節期間,人們會舉行盛大的祭告儀式,祈禱新年平安與吉祥。

組詞

祭祀、告誡、告辭、祭品

近義詞

禱告、祈禱

反義詞

惡意、不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