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廷珪墨的意思、李廷珪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廷珪墨的解釋

南唐 李廷珪 父子所制之墨。 李廷珪 本姓 奚 ,自 易水 遷居 歙縣 ,賜姓 李 。其墨取 黃山 松煙,制造精良,堅如玉,紋如犀,自 宋 以來推為第一。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事志》:“ 南唐 後主 留心筆劄,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硯’,三者天下之冠…… 莆陽蔡君謨 嘗評‘李廷珪墨’能削木,墜溝中,經月不壞。”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墨》:“至 唐 末,墨工 奚超 與其子 廷珪 ,自 易水 渡 江 ,遷居 歙州 , 南唐 賜姓 李 氏。 廷珪 父子之墨,始集大成……故世有‘奚廷珪墨’,又有‘李廷珪墨’。”亦省稱“ 李墨 ”。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 東坡 自 儋耳 歸,至 廣州 舟敗,亡墨四篋,平生所寳皆盡,僅於諸子處得‘李墨’一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李廷珪墨是中國古代文房四寶中的代表性制墨工藝,特指南唐時期著名墨工李廷珪所制的松煙墨。其名稱由“李廷珪”與“墨”組合而成,屬專有名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文房四譜》。李廷珪墨以安徽歙州松木為原料,經古法煉煙、膠合、捶打等工序制成,具有“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特點(《墨史·李廷珪傳》),被宋代皇室列為“天下第一品”(《宣和書譜》)。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李廷珪”為姓氏加表字的三音節人名,“墨”為單音節類屬詞,構成偏正式複合詞。《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條專指特定曆史人物創造的墨品,區别于普通松煙墨。明代項元汴《蕉窗九錄》記載其墨“研磨無聲,入紙不暈”,印證了制作技藝的精湛性。現代文物檢測表明,李廷珪墨含有珍珠、龍腦等珍稀添加劑,這是其曆經千年仍能保持墨色的關鍵(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古墨鑒定指南》)。

該墨品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義,蘇轼在《書墨》中贊其“廷珪墨,松煙一斤,珍珠三兩,搗十萬杵”,成為後世評判墨品優劣的基準。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李廷珪墨實物三錠,經X射線熒光分析證實含碳量達92%,遠超宋代普通墨錠标準(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科技部檢測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李廷珪墨”是南唐時期由制墨名家李廷珪(原名奚廷珪)及其家族所制的頂級松煙墨,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詳細解釋:

  1. 起源與背景
    李廷珪祖籍河北易州,唐末隨父遷居歙州(今安徽歙縣),因制墨技藝超群,被南唐後主李煜賜國姓“李”,并封為墨務官。其家族世代為宮廷制墨,所制墨錠專供皇室使用,常被用于賞賜功臣。

  2. 工藝特點

    • 原料考究:以黃山松煙為主料,輔以珍珠、玉屑、龍腦、麝香、犀角等名貴材料,并加入生漆、鹿角膠等黏合劑。
    • 技術革新:首創“對膠法”(煙與膠等比例混合)和“四和墨”工藝(分四次和膠),使墨質“堅如玉,紋如犀”,且防腐防蛀,入水三年不壞。
    • 造型精美:墨錠常鑄有龍紋、雙脊鯉魚等圖案,并刻“歙州李廷珪墨”防僞标識。
  3. 曆史地位
    與澄心堂紙、龍尾硯并稱南唐“文房三寶”。宋代時“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一枚墨價值萬錢,甚至被宋内庫列為珍藏。

  4. 後世評價
    文人贊其“豐肌膩理,光澤如漆”,蘇轼、陸遊等均視其為至寶。明代文獻記載其墨“可削木”,足見質地堅硬。

李廷珪墨代表了中國古代制墨工藝的巅峰,對徽墨發展影響深遠,現故宮博物院仍藏有其作品(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自若白液霸習倍道而進北魏不震丑亵從容不迫攢心盒子殆危大辣酥道日達莊等身書登祀遞互耳聞目覽二五眼藩飾法言覆視瑰铄嚎天喊地劃拉降變膠饧誡社潔澤積流九華雲擊賊笏跼足開運恪恭昆山勞毀拉偏架靈室漫瀾棉大夫麋碎磨合羅木格拿雲攫石切憂生阜牲事什襲施寫束儀四時之氣套近乎天奬統镘王居士玩世挽引委和五花大綁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