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釋書的意思、手不釋書的詳細解釋
手不釋書的解釋
猶手不釋卷。《北史·序傳·李義雄》:“ 義雄 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亭林先生 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參見“ 手不釋卷 ”。
詞語分解
- 手的解釋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手(開始做,動手)。手不釋卷。 拿着:人手一冊。 親自動手:手稿。手迹。手令。手書(.筆迹;.親筆書信)。 技能、本領:手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手不釋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拼音與釋義
- 拼音:shǒu bù shì shū
- 釋義:形容書本不離手,勤奮好學,與“手不釋卷”同義。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自《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
-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中也有用例:“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
3.用法與結構
- 詞性:中性成語,主謂式結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讀書勤奮的狀态,如“他終日手不釋書”。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手不釋卷、孜孜不倦。
- 反義詞:無心向學、一曝十寒(需結合語境使用)。
5.權威性與應用
- 該成語被《漢典》等權威詞典收錄,屬古代常用詞彙。
- 現代多用于書面表達,強調對學習或閱讀的專注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北史》原文或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手不釋書》的意思
《手不釋書》是一個成語,意為人們對讀書不斷追求和熱愛,亦可理解為對知識的渴望無法自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手不釋書》的拆分部首是“手”字的“手”,筆畫有4畫。
來源
《手不釋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宗室鹹亨王蕭續的《梁書·列傳》中,形容一個人非常愛讀書,手裡的書一直沒放下來。
繁體字
繁體字為「手不釋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手不釋書」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
例句
他一直都是個手不釋書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離開他珍愛的書籍。
組詞
讀書成癖、騰雲駕霧、活到老學到老、博覽群書
近義詞
不倦為道、百折不撓、極力鑽研、不厭其煩
反義詞
淡漠情感、對知識漠不關心、懶散不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