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镞的意思、剛镞的詳細解釋
剛镞的解釋
鐵箭頭。 晉 左思 《吳都賦》:“剛鏃潤,霜刃染。” 唐 敬骞 《射隼高墉賦》:“原夫剛鏃初架,勁弦正張。”
詞語分解
- 剛的解釋 剛 (剛) ā 硬,堅強,與“柔”相對:剛強。剛直。剛烈。剛勁(姿态、風格等挺拔有力)。剛健。剛毅。剛決。剛正不阿(?)。剛愎自用。 恰好,恰巧:剛剛(.恰好;.才)。剛好。 才:剛才。剛來就走。 姓
- 镞的解釋 镞 (鏃) ú 箭頭:箭镞。 形容箭的鋒利輕捷:“所為貴镞矢者,為其應聲而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剛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用堅硬金屬(如鐵)制成的箭頭。
- 詞素拆分:
- “剛”:意為堅硬、剛強,強調材質特性。
- “镞”:泛指箭頭,古代多用青銅或鐵鑄造。
2.曆史與文學背景
- 該詞在晉代左思《吳都賦》中出現(“剛镞潤,霜刃染”),描述兵器的鋒利與寒光。
- 唐代敬骞《射隼高墉賦》亦用此詞(“剛镞初架,勁弦正張”),展現弓箭的強韌與備戰場景。
3.材質與用途
- 材質:特指鐵制箭頭,因鐵器硬度高于青銅,殺傷力更強,常用于戰争或狩獵。
- 對比:與“銅镞”“骨镞”等材質形成區别,體現古代兵器工藝的進步。
4.文化延伸
- 象征勇武或軍事力量,常見于描述戰争、武器的文學作品中。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或考古實物例證,建議結合權威曆史典籍或考古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剛镞》這個詞的意思是金屬制品上的刻痕、凹痕或磨損痕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刂和金
- 筆畫:共7畫
來源:
《剛镞》一詞出自《說文解字》,是由“刂”(刀)和“金”(金屬)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的。
繁體:
《剛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漢字寫法為「剛鑽」。
例句:
他的手表上有一道剛镞,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了硬物。
組詞:
剛镞痕、剛镞印
近義詞:
凹痕、劃痕、磨損痕迹
反義詞:
平滑、無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