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慢下暴的意思、上慢下暴的詳細解釋
上慢下暴的解釋
謂君上驕慢,下民強6*暴。《易·繫辭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高亨 注:“國家如君上驕惰,下民強6*暴,則盜寇思伐之矣。”《三國志·蜀志·谯周傳》:“夫民疲勞則騷擾之兆生,上慢下暴則瓦解之形起。”
詞語分解
- 上的解釋 上 à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級和質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去,到:上街。 向前進:沖上去。 增加:上水。 安裝,連綴: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塗:上藥。 按規定時間進行或參加某種活動:上課。上班。 擰緊發條:上弦。 登載,記:上賬。 用在名詞後邊,表示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暴6*動。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殘6*暴兇狠,任意胡為)。暴6*政。橫征暴斂。 橫蹋,損害:自暴自棄。暴殄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鼓起來,突出:暴起青筋。 徒手搏擊:暴虎馮(塶 )河(喻有勇無謀)。 〔暴露〕顯露,如“暴暴無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上慢下暴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上慢下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shàng màn xià bào
- 含義:指君上驕慢,下民強暴。形容統治者傲慢懈怠,導緻民衆反抗或社會動蕩。
出處與背景
- 最早出處:
《周易·系辭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高亨注:“國家如君上驕惰,下民強暴,則盜寇思伐之矣。”
- 曆史用例:
《三國志·蜀志·谯周傳》提到:“夫民疲勞則騷擾之兆生,上慢下暴則瓦解之形起。”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
- 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上下級矛盾或社會局面。
- 近義詞:上下失和、君驕民暴
- 反義詞:上下同心、政通人和
使用場景
- 權力關系失衡:如統治者傲慢無道,民衆積怨反抗。
- 社會動蕩分析:用于解釋政權瓦解的根源,強調“上不仁則下不忠”的因果關系。
例句
- 古代:“若君主上慢下暴,必緻民變四起,國将不國。”
- 現代引申:“企業管理若‘上慢下暴’,員工士氣必然渙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易》《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慢下暴
《上慢下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上面表現得慢吞吞的,而在下面則變得兇暴霸道。
部首和筆畫:
成語《上慢下暴》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上”是由部首一的意為“上”,第二個字“暴”是由部首日的意為“太陽”。所以,有些參考源将《上慢下暴》拆分為“一暴”和“日上”兩組字。
來源:
《上慢下暴》最早出現在《論語·子張》中,孔子在語錄中說:“道聽而途說,德行愈明;詩語而意淫,所以進德也;上慢下暴,民危。”這句話主要是強調了一個領導者的德行和品德,以及治理國家的方式。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成語。
繁體:
《上慢下暴》的繁體字為《上慢下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寫法中,《上慢下暴》可寫作“上曼下暴”。
例句:
他在上級面前裝出一副慢吞吞的樣子,但當他掌握了一些權力後,他就變得兇暴霸道,對下屬非常刻薄。
組詞:
上流社會、上山下海、上下求索、上行下效等。
近義詞:
兩面三刀、變臉如翻書、虛僞兩面派。
反義詞:
謙和有禮、和善從容、平易近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