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颠癡癡的意思、颠颠癡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颠癡癡的解釋

瘋癫癡呆貌。《北史·齊紀中·文宣帝》:“遊行市鄽,問婦人曰:‘天子何如?’答曰:‘颠颠癡癡,何成天子。’帝乃殺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颠颠癡癡(diān diān chī chī)是一個漢語形容詞性詞組,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狀态或行為表現異常,帶有瘋癫、呆傻、神志不清的特征。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核心釋義

指人言行舉止瘋癫失常、神志恍惚,表現出不合常理的呆傻或狂亂狀态。

出處參考:該詞屬近代漢語口語化表達,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方言詞彙,釋義為“瘋瘋癫癫的樣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二、詞義結構分析

  1. “颠”:本義為頭頂,引申為精神錯亂、行為狂放,如“癫狂”。
  2. “癡”:指愚笨、呆滞,如“癡傻”。

    疊詞強化:通過“颠颠”“癡癡”的疊用,強調狀态持續且程度加深,凸顯人物喪失理智的樣貌。

    語言演變參考:疊詞結構在方言中常見于描摹狀态,如《北京話詞語》(傅民,2006)收錄類似表達“瘋瘋癫癫”為同義變體。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文學描寫:

    多見于小說對話或人物刻畫,暗示角色因受刺激、疾病或迷信導緻精神異常。

    例句:

    “他受了打擊後,整日颠颠癡癡地在村口遊蕩。”(仿《紅樓夢》中對癞頭和尚的描寫手法)

  2. 方言應用:

    北方部分地區(如河北、山東)沿用該詞形容人言行荒唐,如:“這人說話颠颠癡癡的,别當真。”(《河北方言詞彙編》,李行健,1995)


四、近義詞對比

詞語 差異點
瘋瘋癫癫 更側重行為狂放,未必含“癡傻”感
呆頭呆腦 強調遲鈍愚笨,無“瘋癫”成分
神志不清 醫學術語,中性描述意識障礙

五、權威文獻例證

  1. 《紅樓夢》(程甲本):

    第三回描寫寶玉初見黛玉時“瘋瘋傻傻”,清代評點本脂硯齋批注曾以“颠癡”評其性情(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 魯迅作品:

    《祝福》中祥林嫂受精神創傷後“怔怔的”狀态,被學者歸納為“颠颠癡癡”的文學典型(《魯迅小說詞彙研究》,劉煥輝,2010)。


說明:因該詞屬方言及近代漢語範疇,釋義主要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等工具書,并輔以經典文學用例佐證其語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颠颠癡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iān diān chī ch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含義

形容人行為舉止瘋癫、癡呆或糊塗迷糊,缺乏理智和實際意識。常用于描述言行荒謬、不切實際或精神異常的狀态。


2.詳細解釋


3.用法與示例


4.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完整例句,可查閱《北史》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疤瘌眼兒簸揚糠秕裁緝慘服常朝暢唓唱腔孱昏錯居帶圍贉池得一元寶點涴丁夜蠹害俄且煩酲方寸心方面官佛頭着糞函首合衣汯汩紅樓叩刀髡薙酷郁莅會曆始霾土賣質謾誺旄端門才木撥腦瓜仁辟空謙撝乾景啓業忍人日今容城侯沙僧折柬盛會生死存亡沈迹十三史飾物鼠瘘縮闆探火陶冶特旨聽話頭風午火小樂府稀裡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