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火的意思、午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火的解釋

謂正午烈日。 唐 黃滔 《楊狀頭贊圖》:“且午火燒空,一陰司月,面泉石或病乎炎毒,處城池而奈彼鬱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午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午"與"火"的本義及組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主要體現于傳統天文曆法、五行學說及民俗文化中:

一、單字釋義

    • 本義指地支的第七位,對應一天中的正午時分(11:00-13:00),此時太陽位于天空最高點,光照最強。《說文解字》釋:"午,啎也。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 其象形字如杵臼相抵,後借為地支名。
    • 引申為方位中的正南方(因正午太陽位于南方),如《淮南子·天文訓》:"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
    • 本義指燃燒的火焰,《說文解字》:"火,毀也。南方之行,炎而上。"
    • 在五行學說中,火代表熱能、光明、升騰 的屬性,與夏季、南方、紅色等關聯。

二、"午火"的複合含義

  1. 天文曆法角度

    指正午的烈日 或夏季的熾熱之氣。古人觀察到午時陽氣最盛,火性最旺,故以"午火"形容極熱狀态。如《黃帝内經·素問》提及"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即與午火之炎上特性呼應。

  2. 五行學說角度

    在幹支與五行配屬中,地支"午"屬陽火,象征極緻的熱能與生命力。如《五行大義》載:"午者,陽火之精,位在南方。" 這一概念廣泛應用于傳統醫學、命理學,用以描述自然與人體能量的周期性變化。

  3. 民俗文化引申

    因"午火"蘊含極盛陽氣,民間衍生出驅邪避穢 的象征意義。例如端午節(農曆五月午日)懸挂艾草、菖蒲,即取"午火"克陰邪之意。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第7卷,第102頁:"午火"詞條釋義為"午時的烈日"。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第3冊,第201頁:以五行學說釋"午"屬火。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考釋"午""火"本義及引申脈絡。
  4. 《五行大義》(蕭吉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系統闡述幹支五行配屬理論。

"午火"的核心内涵是以地支"午"的時空特性(正午、南方)為基底,結合五行之"火"的能量屬性,形成對熾熱、升騰、極陽狀态 的文化表達,貫穿于傳統哲學與實踐應用中。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午火”的解釋需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作為十二地支的術語,二是作為漢語詞彙的獨立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析:


一、作為十二地支的午火(核心概念)

  1. 基本屬性

    • 午火位列地支第七位,五行屬陽火,對應正南方位。
    • 時間上代表農曆五月(仲夏),節氣為芒種至夏至。
    • 八卦中屬離卦,象征光明、炎熱與能量。
  2. 象征意義

    • 自然象意:烽火台、烈日、冶煉之火,可引申為戰争、傳播媒介。
    • 人文象意:熱情沖動(如奔馬)、文章才華、鮮豔奪目的事物(如紅旗、燈光)。
    • 身體關聯:對應眼睛、心髒,因離卦主視覺與血液循環。
  3. 五行特性

    • 午火為地支中最旺之火,兼具穩定性(藏幹丁火、己土)。
    • 與其他五行作用時表現多變:遇土則炎、遇金則熔、遇水則交纏。

二、作為獨立詞語的“午火”


“午火”既可指代地支體系中象征盛夏與光明的陽火,也作為漢語詞彙描述正午烈日的熾熱。其文化内涵豐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讨地支體系,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冥棒棰寶帳悲台當間典鬻雕悍彫翦恩甚怨生放茅翻古浮玉山幹漫挂鞭懷葛花鈴回桡回向文茴香子戶尉簡少建堰腳程解構精粹撠掖科鬥篆科分哭喪棍瀾澳涼蟬戾夫李衡奴立慬柳棉鸾旗賣百舌謀議蟠固便佞評説譜號乾隱氣化清泛清諒侵街錢容谄三輪車石閘宿患态狀滔騰鐵黑妄作猥冒委托蕪城五疾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