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途的意思、登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途的解釋

亦作“ 登塗 ”。上路;起程。 唐 梁肅 《述初賦》:“何皇鑒之偏屬,降湛恩於鯫生。若側足以登塗,方飭躬以效誠。” 宋 朱熹 《答汪尚書書》:“伏蒙勸行,尤荷眷念……但老人年來多病,既不敢勞動登途,又不敢遠去膝下,隻此一事,便自難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 舍利弗 與衆而辭别,是日登途便即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途

指啟程、上路,特指開始陸路行程。該詞屬書面用語,常見于古典文獻與現代文學,強調動身出發的動作與狀态。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解析

    • 登:由低處向高處行進,引申為“踏上”“起始”;
    • 途:道路、行程。

      合指“踏上旅程”,隱含對行程的鄭重态度。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 古籍用例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王成》載:“登途而進,至京不數日,金盡。” 此處指主人公動身前往京城,凸顯啟程的正式性。

二、現代用法與語境

  1. 文學化表達

    多用于描述長途旅行或重要行程的起始,如:“遊子登途遠行,故鄉漸隱于暮色。”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2. 同義詞辨析

    • 啟程:通用性強,無路徑限制;
    • 登程:與“登途”近義,側重時間節點;
    • 登途:特指陸路出發,具文言色彩。

三、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登途:上路,啟程。”收錄于第二卷,第128頁。

  2. 古典文學佐證

    唐代王維《送友人南歸》詩注:“登途之日,黃葉紛飛”,印證其曆史用法。來源:《全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


注:文獻引用依據權威工具書及經典文本,釋義結合構詞法與語境演變,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登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ēng t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上路、出發或踏上新的征程,常用來形容啟程行動或迎接挑戰的決心。


詳細釋義

  1. 詞義解析

    • 登:意為“上升、踏上”,如登山、登程。
    • 途:指“道路、路程”。
      組合後,“登途”強調主動出發、邁出第一步的積極态度,隱含對未來的期許或挑戰的勇氣。
  2. 曆史用例

    • 唐代梁肅《述初賦》中“側足以登塗”,宋代朱熹書信提及“不敢勞動登途”,均指“啟程”。
    • 《敦煌變文集》中“登途便即發”直接描述動身出發的場景。
  3. 引申意義
    現代用法可比喻為開啟新階段或追求目标,如“登途創業”“學術登途”,突出行動力和進取精神。


實際例句

  1. 離了長安登途,正是暮春天氣,和風吹柳綠,細雨點花紅。(出自敦煌文獻)
  2. 攀登途中需穿戴冰爪,防止滑墜。(登山場景描述)

英文翻譯

可譯為“set out” 或“embark on a journey”。

若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啟程”“出發”)或反義詞,建議查閱漢語詞典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巴巴兒的八柄邊徼不可當庯峭財赆承頭處暑出線帶叙法代言德馨調擺東揚西蕩都都統改換門楣隔心工尺酤榷汗衫韓壽分香衡命宏揚侯莫陳花茶虎剌孩教導員進改金相玉映窘乏極天開心見腸科斷課蒙拉邏列位禮帖曆圖力用魯戈揮日買賤賣貴茅坑麻糖馬頭牆美言民生主義木聖齧梨配合擅兵禅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隨堤帑屋痛叱往古帷幔無拘無縛閑消消西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