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說的意思、大說的詳細解釋
大說的解釋
(1).主要的意思。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二經章句僅數十萬言,其傳注在外皆誦之,又約知其大説。”
(2).高深的學說。 宋 曾鞏 《冬望》詩:“千年大説沒荒冗,義路寸土誰能培。”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說的解釋 說 (説) 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 責備:數說。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的《師說
專業解析
“大說”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其釋義和例證均源自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
一、指重要、精深或根本性的言論、學說
- 釋義: “大”在此表示重大、根本,“說”指言論、主張或學說。合指具有深遠影響或根本意義的重要論述、思想體系。
- 出處與例證:
- 《論語·先進》:“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後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南宋理學家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注解此章時引用了程頤(程子)的話:“程子曰:‘……夫子蓋欲學者深求其本,而不為異端所惑也。其言雖若抑揚,而意實主于從先進,此聖人之微辭也。學者當深味之,不可但以大說求之。’” 這裡的“大說”指表面的、宏大的理論,與需要深求的“本”相對,反襯了“大說”可指重要的根本性學說。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 《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談)學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楊何,習道論于黃子。” 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在注解“道論”時提到:“按:劉氏雲‘黃子,景帝時人,治黃老之術’。又姚氏按:《儒林傳》黃生,好黃老之術。又《墨子》有《黃說》篇。” 這裡的“黃說”雖非直接寫作“大說”,但“說”指一家之言、學說,與“大說”在“學說”這一義項上相通。來源:司馬貞《史記索隱》。
二、指過分誇大的言辭、虛妄不實之談
- 釋義: “大”在此有過分、誇大的意思,“說”指言論、話語。合指浮誇、不切實際或虛妄的言論。
- 出處與例證:
-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盾之說也。” 雖然此處用“矛盾之說”,但其所描述的正是典型的誇大其詞、自相矛盾的“大說”(虛妄誇大的言論)。後世常用“大言”、“誇說”等詞表達此意,與“大說”此義項同源。來源:《韓非子·難一》。
- 清代學者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校勘古籍時,常辨析詞語含義。雖未直接注解“大說”,但其對類似詞語如“大言”、“誇說”的訓釋,有助于理解“大說”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的實際運用,指不切實情的浮誇之辭。來源:王念孫《讀書雜志》。
“大說”在古漢語中的核心含義指向重要的根本性學說/言論或虛妄誇大的言辭,其使用多見于先秦兩漢典籍及後世注疏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大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權威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核心含義
-
主要的意思
指文章或言論的核心觀點。例如唐代韓愈在《贈張童子序》中提到“約知其大說”,即強調把握經典的核心要義。
-
高深的學說
多指古代經典理論,如宋代曾鞏《冬望》詩中“千年大說沒荒冗”,形容深奧的學術思想逐漸被埋沒。
二、補充說明
- 讀音差異:根據《漢典》等資料,“大說”存在兩種讀音:
- dà shuō:側重字面含義,如“主要意思”;
- dà yuè(同“悅”):古漢語中可表示“非常高興”,如《史記》中“上乃大說”。
- 與“小說”的關聯:有觀點認為(來自非權威來源),“大說”在古代指正統經典(如四書五經),而“小說”則指虛構故事,形成雅俗對比。
三、使用示例
- 古籍引用:
“二經章句僅數十萬言,其傳注在外皆誦之,又約知其大說。”(韓愈)
- 現代造句:
“他演講時抛開細節,直指問題的大說。”
提示: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灞陵拌嘴拌舌超除車工沉吟不決赤蟻寵鶴春蠶翠旃丹麾稻畦堵口馮依分娩覆局浮輕俯思腹心貢新呱嗒闆兒國喪海舶翰劄橫私毀冠裂裳駕禦擊蒙金碧熒煌金石人灸炷極欲袓厲檻屋孔任苦戰蠟撚祿鬼沒算數妙鬘奴産子怕敢培堆陪話迫窘旗丁乳窟試察士多孀閨松花黃泝流桃花馬拖漢精唾吐問字吳激鹹豉相淩先生習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