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k;inquire] 請教學問
聞道攜壺來問字。——蘇轼詩
客來問字莫載酒。——黃庭堅《謝送碾壑源棟芽》
據《漢字·揚雄傳》載, 揚雄 多識古文奇字, 劉棻 曾向 揚雄 學奇字。後來稱從人受學或向人請教為“問字”。 宋 黃庭堅 《謝送碾壑源揀芽》詩:“已戒應門老馬走,客來問字莫載酒。” 宋 陸遊 《小園》詩:“客因問字來攜酒,僧趁分題就賦詩。” 清 趙翼 《稚存見題賤照》詩:“乞書币湧 李邕 門,問字酒填 揚子 宅。”
“問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曆史典故及文學引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與典故
“問字”最初源于《漢書·揚雄傳》的記載:漢代學者揚雄精通古文奇字,劉棻曾向他學習奇字。後來,“問字”被引申為向人請教學問或求學的代稱,例如宋代陸遊詩句“客因問字來攜酒”便化用了這一典故。
引申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問字”常表達對知識的渴求或文人間的交流,如蘇轼的“聞道攜壺來問字”和黃庭堅的“客來問字莫載酒”,均以“問字”暗指學問探讨。
如需更多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天奇教育等來源。
“問字”是指漢字中的一個字,其意思是詢問、提問、詢問的字面義。
漢字“問”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口”部,右邊是“門”部。它共有5個筆畫。
“問”字源于甲骨文,古代的大篆字形如下:
問字的甲骨文形狀是一種扁平的容器,代表着對某種事物的探究和查問。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字形的演變,問字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形狀。
繁體字“問”和簡體字“問”是同一個字的不同字形。繁體字多用于港澳台地區,而簡體字在大陸地區使用較廣泛。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問字的筆畫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的寫法中,給字加上了許多裝飾性的線條,使字形更加複雜。
1. 他總是喜歡問問題,好奇心旺盛。 2. 我來向你請教一下,有關這個問題的事情。
提問、詢問、問題、發問、問答。
詢問、質問。
回答、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