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進貢新熟稻米。 南朝 梁 周興嗣 《千字文》:“稅熟貢新,勸賞黜陟。”
(2).茶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茶有十綱,第一第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網至十網,小團至大團而止,第一名曰試新,第二名曰貢新。”一說為進獻的新茶。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其大樹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長半寸許,採之浸水中,竢及半斤,方剝去外包,取其心如鍼細,僅可蒸研以成一胯,故謂之‘水芽’,然須十胯中入去歲舊‘水芽’兩胯,方能有味。初進止二十胯,謂之‘貢新’。”
“貢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進貢新熟稻米
指古代将新收獲的稻米作為貢品獻給朝廷。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周興嗣的《千字文》:“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反映了古代農業社會稅收與貢賦制度的關系。
茶名
特指宋代的一種貢茶,屬于茶葉分類中的第二綱(茶分十綱)。據宋代姚寬《西溪叢語》記載,“貢新”茶的制作工藝精細,如采用“水芽”(嫩芽經水浸後剝取芯部)等特殊方法,且産量稀少,初進僅二十胯(茶餅單位)。
補充說明:
《貢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貢》是動詞,意為向上級或主人獻上禮物或貢品;《新》是形容詞,意為新的、嶄新的。
《貢新》中,《貢》的部首是貝,總筆畫數為8;《新》的部首是斤,總筆畫數為13。
《貢新》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是由兩個獨立的詞語組合而成。《貢》一詞源自《周禮·記貢禮》中的貢獻,表示向上級獻上禮品的行為。而《新》一詞源自古漢語中表示新的含義。
《貢新》的繁體字是「貢新」。
在古時候,《貢新》中的《貢》字通常是以「貢」來書寫,而《新》字的寫法較為穩定,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1. 這個部落的首領經常向上級貢獻新的獵物和食物。
2. 新聞行業需要不斷更新,以保持貢新的内容。
1. 貢獻: 向上級獻上禮物或貢品。
2. 新穎: 指與以往不同、新奇。
1. 回報: 向他人或組織報答。
2. 創新: 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出新的東西。
1. 陳舊: 指過時、不新鮮。
2. 衰退: 指由盛轉衰、漸漸失去光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