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敲絲的意思、敲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敲絲的解釋

指銀錠。古代銀錠上都敲印着圓絲紋,故稱。《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九媽 ﹞帶笑而言道:‘那要許多!隻要得十兩敲絲。其他東道雜費,不在其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敲絲"是漢語中一個古雅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代銀兩,尤其是碎銀子或小塊的銀子。其含義解析如下:

  1. 核心含義與詞源:

    • "敲": 本義指叩擊、敲打的動作。在"敲絲"一詞中,特指稱量銀兩時敲擊檢驗成色或分割銀塊的行為。古代交易中,銀兩常需切割、稱重,敲擊是辨别真僞、檢驗成色的常用方法。
    • "絲": 本義指蠶絲,引申為極細、極小的東西。在"敲絲"中,形象地比喻被敲擊下來的小塊銀子或銀屑,強調其細小、零碎的特征。
    • 合成義: "敲絲"合起來,生動地描繪了通過敲擊動作獲得細小銀塊或銀屑的過程,進而成為零碎銀子的代名詞。它特指用于小額交易的、非整錠的散碎銀兩。
  2. 曆史語境與使用:

    • "敲絲"一詞主要見于明清時期的白話小說、戲曲和市井口語中,反映了當時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币的社會經濟背景。
    • 例如,在明代小說《金瓶梅詞話》中就有使用:"婦人道:‘你既要與這夥人吃,趁早與我敲些茶來,你休要耽擱了。’西門慶道:‘不打緊,我到前面鋪子裡敲些銀子與你。’"(這裡的"敲些銀子"即指弄些散碎銀子)。
    • 清代小說《儒林外史》等作品中也有類似用法,指代小額銀錢。
  3. 文化内涵:

    • "敲絲"一詞不僅是一個貨币單位,更蘊含了古代貨币流通的具體場景和市井生活氣息。它體現了白銀貨币在使用過程中的物理形态變化(整錠到碎塊)和交易中的實際操作性(敲擊、稱量)。
    • 它也常帶有口語化、俚俗化的色彩,與官方文書或正式場合使用的"紋銀"、"庫銀"等稱謂有所不同,更貼近普通民衆的日常使用。

"敲絲"是一個源自明清時期市井生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意思是零碎的銀兩或小塊銀子。它源于稱量、檢驗或分割銀塊時敲擊的動作("敲")和所得到的細小銀塊或銀屑("絲"),生動地反映了白銀作為貨币在古代日常交易中的具體形态和使用方式。該詞常見于明清白話文學作品,是了解當時社會經濟和語言文化的一個窗口。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敲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敲絲”指代銀錠,尤其特指表面帶有圓形絲紋的銀錠。這種紋路是古代鑄造銀錠時通過敲印工藝形成的标志性特征。

  2. 名稱由來
    古代銀錠在鑄造過程中,工匠會敲印出連續的圓絲狀紋路,既作為裝飾,也可能用于防僞或标識成色。因此,“敲絲”一詞通過“敲印絲紋”的動作與銀錠的形态特征結合得名。

  3. 文獻例證
    明代小說《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中提到:“隻要得十兩敲絲”,此處直接以“敲絲”指代十兩規格的銀錠,印證了該詞在古代經濟生活中的實際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敲絲”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貨币、文學作品解讀時仍具參考價值。其命名方式體現了古人對器物特征的具象化描述習慣。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舍重趼變幻璧诰鬓雪避暑山莊不到黃河心不死才策車馳馬驟唇膏楚尾吳頭慈造倒屧燈紅酒綠等科電飯鍋短策獨謡惡濁方繖犯疑弗康甫裡服皁改途寒心消志和展洄闇檢察員緊洞洞鯨力靜室龜裂軍伍客卿口穩礦石夔龍老耋棱棱謬愛傩鼓配帶辟地扡剔羣居穴處三十六英雄少停攝袵市舍收複厮勾攤位童童銅汁圖國推讬輐斷炜管相問嘯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