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须公的意思、白须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须公的解释

北齐 崔伯谦 的美称。《北齐书·循吏传·崔伯谦》:“﹝ 崔伯谦 ﹞除 南鉅鹿 守,事无巨细,必自亲览。民有贫弱未理者,皆曰:‘我自有 白鬚公 ,不虑不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须公(bái xū gō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方言词,主要流行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及闽南语系区域。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面释义

指胡须花白的老年男性,强调其须发皆白的生理特征。

例证:

“白须公”字面即“白发白须的老翁”,常见于潮汕民间对高龄长者的形象化称呼。

来源:林伦伦《潮汕方言词考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二、引申义与象征意义

  1. 长寿与智慧的象征

    白须被视为长寿的标志,故“白须公”常借指德高望重、阅历丰富的长者,隐含对生命经验的尊崇。

    例:潮汕俗语“白须公讲古——有根有据”,喻指长者言谈可信。

    来源:陈景熙《潮汕民间文学与地方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2. 神灵与祖先崇拜的意象

    在潮汕民俗中,“白须公”亦被赋予神格化色彩,如地方信仰中的“福德老爷”(土地神)常以白须老者形象出现,象征护佑与慈祥。

    来源: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樟林神庙系统的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三、使用语境


四、文化关联词


五、地域性特征

该词在普通话中较少使用,属典型的潮汕方言词汇,反映了地方文化对老年群体的独特认知与尊崇传统。

来源:林伦伦《潮汕方言辞典》(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民俗学及地方文化研究,核心来源为潮汕方言研究权威著作及民俗学实证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白须公”一词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鱼类名称(主要含义)

白须公是一种分布于东南亚的淡水鱼类,学名为Mystus numerus,属于鲶形目、鱼尝科。其特征和习性包括:

  1.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头部扁平,最长可达65厘米,重约5公斤,因口部有白色长须得名。
  2. 分布区域:原产于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等地的河口、湖泊及缓流水域,适应盐度范围较广。
  3. 生态习性:适温22-30℃,食性杂,幼体以浮游生物为食,成鱼捕食小鱼、虾蟹等,肉质清香无泥腥味。

二、历史人物别称(次要含义)

据古籍记载,“白须公”是北齐官员崔伯谦(字士逊)的美称。他在担任南钜鹿太守期间勤政亲民,百姓因其白须形象与公正作风称其为“白须公”。


注:现代语境下,“白须公”多指鱼类,人物别称的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历史讨论中。如需进一步考证人物相关记载,建议参考《北齐书·循吏传》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颁示並鄰沉湎,沉湎于冲疲炊事戳无路儿逴行带袵当晩德色电綫隄封发上指冠焚死高谢桧楫好管闲事何遽何足红葩弘润哗喇昏老降心相从俭月骄沓剿饷桀横惊恸巨壑开斋硿然枯冢令威赁作蛮不讲理俛就命令句昵洽袍仗朴斲齐絜乞命氢气琼林宴起赛诎约容状撒漫三欲绍继审己度人诗情画意释宗孀单舒豁陶瓬同井慰视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