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奔。《西遊記》第八回:“菩薩與他别了,同 木叉 徑奔東土。”《二刻拍案驚奇》卷六:“當下 劉老 收拾盤纏,别了家裡,一同僕人徑奔 湖州 。” 魯迅 《彷徨·傷逝》:“我冒着寒風徑奔通俗圖書館。”
“徑奔”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g bē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指直接、毫不猶豫地奔向目标,強調行動果斷、不拖延。常用于描述人勇往直前、目标明确的姿态。
核心意義
從字面看,“徑”指小路或直接途徑,“奔”意為快速前進,組合後表示選擇最短路徑,迅速且堅定地行動。例如《西遊記》中“菩薩與他别了,同木叉徑奔東土”,即直接前往目的地,無迂回。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查閱《西遊記》《魯迅文集》等原著。
《徑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徑直地奔跑或急忙地奔走去做某事。
《徑奔》的部首是“⻏”(巛字底),拆分後可以分為“⻏”和“奔”。
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其中“⻏”有1畫,“奔”有8畫。
《徑奔》來源于漢朝劉向的《列子·湛恩》:“長者年近百,更不改心事也。因病去象,盍使女車子告兒子要與之有言。則子奔逸而往。”後來演變成用于形容急忙地趕去做某事的意思。
《徑奔》的繁體字為「徑奔」。
在古時候,漢字《徑奔》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由于古代文字演變的原因,其形狀和結構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整體意義和用法相同。
他聽到緊急消息後,立刻徑奔醫院。
孩子迫不及待地徑奔學校,因為他要參加一場重要的比賽。
準徑奔、徑奔而至、徑奔前去、徑奔回家
奔跑、疾走、狂奔
徐行、停留、逗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