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的意思、大平的详细解释
大平的解释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诗·周颂·维天之命序》:“维天之命,大平告 文王 也。”《庄子·天道》:“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平的解释 平 í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治理,镇压:平
专业解析
大平
一、核心释义
-
字面含义
-
专有名词释义
二、延伸用法
- 历史文献语境
- 清代《剿平粤匪方略》中“大平”代指太平天国势力,含政权正统性争议(参见《清史稿》)。
- 现代使用
- 偶见于地方方言(如冀东地区)指代“整体平稳”,如“年景大平”(《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
三、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标注太平天国疆域)
- 民政部.《中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大平区旧编码130203)
注:现代汉语中“大平”单独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历史与地理专名需以权威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大平”作为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太平”相近,指时世安宁和平、社会平稳无动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
词义
- 由“大”(广大、宽阔)与“平”(平稳、平静)组成,形容国家、社会或局势的安定和谐,如“政局大平”或“民生大平”。
- 古籍中明确释义为“治之至也”,即治理的极致状态(《庄子·天道》)。
-
发音与结构
- 拼音为dà píng,属形容词性,常用于描述宏观层面的稳定状态。
二、使用场景
- 政治经济:如“大平告文王”(《诗·周颂》),指通过治理达到太平盛世。
- 社会生活:形容家庭、社区和谐,如“粉饰太平”的反面用法(例句参考)。
- 文学修辞:多用于诗词或正式文本,如“大平下”等表达(日语用法暂不纳入汉语范畴)。
三、相关辨析
- 与“太平”的差异:二者意义接近,但“大平”更强调“大范围”或“极致”的稳定状态,现代汉语中“太平”使用更普遍。
- 注意语境:避免与姓氏“大平”(如日本姓氏或音乐家袁立平)混淆。
四、古籍例证
《庄子·天道》提到“大平”是“治之至”,即通过无为而治达到的理想状态;《诗·周颂》则以“大平”颂扬周文王的功绩。这些引用强化了其古典文化内涵。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语言演变分析,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榜题暴敌不苦怖慑不惟道茶叶伧子冲天炮垂帘听政村酿大阿福但愿如此倒弄都都抹抹沸溃仡佬语归聚骨节眼寒宫汉虏桁条哗伍讲业加诸界河精白积思崛峙郡国骏稳据虚赖肉顽皮连书嘹嘹零出令终母舰能近取譬鸟尽弓藏毗蓝婆蜣转起马倾抚祈请使秋色曲躬躬三条神籁斯夹巴私淑艾退撄慰引误码率无门下翔鸾舞凤显异小男妇女协定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