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飾甲底兵的意思、飾甲底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飾甲底兵的解釋

亦作“餙甲底兵”。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飾,通“ 飭 ”;底,通“ 砥 ”。《詛楚文》:“張矜意怒,餙甲底兵。”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秦誓文》﹞今存古本,隨字辨釋,録之於後……今又悉興其衆,張矜意怒,飾甲底兵,奮士盛師,以偪我邊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飾甲底兵,是古漢語中描述軍事備戰狀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整治铠甲、磨砺兵器,即做好戰鬥前的武器裝備準備工作。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具有鮮明的軍事術語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層釋義: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本義

    • 飾甲:指整修、擦拭铠甲,使其光潔完好。“飾”在此為整治、修整之意(《說文解字》:“飾,刷也”)。
    • 底兵:指磨砺兵器,使之鋒利。“底”通“砥”,意為磨刀石,引申為打磨(《玉篇》:“砥,砺石也”)。

      合稱即整治軍械,備戰待敵。

  2. 引申義

    泛指全面備戰狀态,涵蓋裝備維護、士氣整饬等軍事準備活動,強調臨戰前的周密部署(《漢語大詞典》釋義為“整治甲胄,磨砺兵器,準備戰鬥”)。


二、文獻溯源與權威用例

  1. 《左傳》佐證

    《左傳·宣公十二年》載:“軍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秣馬蓐食,潛師夜起。”杜預注:“蓐食,早食于寝蓐也。底兵,砺兵也。”此處“底兵”即指戰前磨砺兵器,與“飾甲”共同構成備戰環節(詳見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2. 兵書典籍用例

    《吳子·論将》強調:“理備(飾)甲兵,事無懈怠。”其中“理備甲兵”與“飾甲底兵”同義,均指系統整備軍械(參上海古籍出版社《吳子集釋》)。


三、文化内涵與關聯概念


參考文獻(權威典籍)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飾甲底兵”詞條,釋義為“整治铠甲,磨利兵器。謂作軍事準備”。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釋“底兵”:“磨砺兵器。底,通砥。”

  3.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

    宣公十二年杜預注“底兵”為實戰用例。

  4. 《吳子集釋》(鐘兆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印證“飾甲”在兵書中的戰術地位。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讀者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華經典古籍庫(www.gujiku.com)等可信平台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飾甲底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備戰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指整理铠甲、磨快武器()。其中:

    • “飾” 通“饬”(chì),意為整頓、修整;
    • “底” 通“砥”(dǐ),意為磨砺。
  2. 引申意義
    形容軍隊為戰争做準備,強調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和士兵的動員狀态。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詛楚文》:“張矜意怒,餙甲底兵。”後宋代姚寬在《西溪叢語》中也有引用()。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軍事備戰或曆史典故中,如“今又悉興其衆,張矜意怒,飾甲底兵,奮士盛師”等句式。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彙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查閱更多擴展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北正骉水碧藉藉布幹不堪造就不像裁國慚汗差承乘積大放悲聲當役大隱登即東牀客獨霸飯格沸井根植鈎抉古生物渾漫僵桃代李矯語嘉玩結緑闌遺愣怔利巴厲虐靈牌禮新隆治栾茶賣爐疲乘撇呆打堕清薄情腸情迷蛩蛩巨虛七香輪奇珍異寶三更半夜善群十二旒市無二價守邦稅鞍順時施宜術數螗蜩田矢透串塗觏推伏枉勘違義弦樂器小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