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樸的意思、大樸的詳細解釋
大樸的解釋
大樸(dà pǔ):謂原始質樸的大道。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昔鴻荒之世,大樸未虧,君無文於上,民無競於下;物全理順,莫不自得。” 唐 陸龜蒙 《讀<陰符經>寄鹿門子》詩:“祗為讀此書,大樸難久存。” 宋 葉適 《<謝景思集>序》:“撥棄組繡,考擊金石,洗削纖巧,完補大樸。”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銘》:“嗚呼!大樸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參見“大樸(tài pǔ)”。
大樸(tài pǔ):謂原始質樸之大道。《文選·桓溫<薦谯元彥表>》:“大樸既虧,則高尚之标顯。” 劉良 注:“大樸,大道也。”一本作“ 太樸 ”。 宋 蘇轼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樸的解釋 樸 (樸) ǔ 沒有細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樸厚。樸質。 樸 ò 落葉喬木,葉橢圓形,上部邊緣有鋸齒,花細小,色淡黃,果實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樸 ō 〔樸刀〕古代的
網絡擴展解釋
“大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大樸”指原始質樸的大道,強調未經雕琢、自然本真的狀态。由“大”(寬廣、豁達)和“樸”(樸實、未加工)組成,形容事物或人的本質純粹、不虛僞。
二、出處與文獻引用
- 道家思想淵源
最早見于三國嵇康《難自然好學論》:“昔鴻荒之世,大樸未虧”,描述上古時期大道未受破壞的自然狀态。
- 唐宋詩文
唐代陸龜蒙詩雲:“大樸難久存”,宋代蘇轼《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提到“大樸初散失渾沌”,均借“大樸”表達對原始純真逝去的感慨。
三、應用場景
- 形容性格:贊美人真誠樸實,如“他為人寬厚大樸”。
- 文學創作:用于描寫自然或社會返璞歸真的理想狀态,如葉適《謝景思集序》中“洗削纖巧,完補大樸”。
- 現代用例:品牌命名(如家紡品牌“大樸”)或描述簡約風格(如“寬大樸素的服飾”)。
四、近義與延伸
- 近義詞:渾沌、質樸、自然。
- 哲學關聯:與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相通,強調去除人為修飾,回歸本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文選》、嵇康文集等古籍,或現代詞典釋義(如查字典、漢語辭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樸(dà pǔ)是一個漢字詞組,也可以單獨使用大樸一詞。下面我将為你詳細介紹大樸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及例句。同時,我還會提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信息。
大樸(dà pǔ)的意思:
大樸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在古代宗教和哲學中,大樸指的是一種虛無或無為的理念,強調追求簡單而純粹的生活态度。而在現代漢語中,大樸則表示直率、純真和樸實無華的性格或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樸的第一個字“大”是一個漢字單獨存在的常見字,拆分部首是一,筆畫為三。第二個字“樸”字的拆分部首是木,筆畫為八。
來源和繁體:
大樸一詞源于先秦時期,最早出現在《莊子·大宗師》一章中。在繁體字中,大樸可以寫作大樸。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大樸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内涵和意義基本保持一緻。其中,“樸”在古時候的寫法有“楛”、“戽”等變體。
例句:
1. 他的性格大樸,不善于僞裝。
2. 我喜歡他那種大樸的為人處世方式。
組詞:
大樸木(dà pǔ mù)- 意指剛直的品質和木質的純樸之美。
近義詞:
直率、質樸、樸實、直接
反義詞:
做作、虛僞、矯揉造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其他問題,我會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