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搗衣石的意思、搗衣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搗衣石的解釋

(1).捶洗衣服時用的石頭。 唐 王建 《搗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來擣帛。”

(2). 陝西省 勉縣 舊 褒城縣 境有 女郎山 ,山下有大石,相傳為 東漢 張魯 女搗衣所用之石。又 荊州 秭歸縣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搗衣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沔水一》:“﹝ 褒城縣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廟 及擣衣石,言 張魯 女也。”《太平禦覽》卷七六二引《荊州記》:“ 秭歸縣 有 屈原 宅, 女嬃 廟,擣衣石猶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搗衣石”是古代用于捶打、清洗衣物的工具,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實物用途
    搗衣石是古代婦女捶打衣物時墊在底部的石闆,通常為長方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整堅硬。通過将衣物平鋪其上,用木棒(如杵)反複捶打,去除污垢并軟化布料。

  2. 字源解析
    漢字“砧”(讀音:zhēn)本義即指搗衣石。篆文中,“砧”由“石”和“占”組成,“石”表示材質,“占”象征搗衣時的墊闆,後引申為捶打、切割等工具的墊具(如鐵砧、砧闆)。

二、文化典故

  1. 曆史傳說

    • 張魯女傳說:陝西勉縣女郎山下有巨石,相傳為東漢張魯之女搗衣所用。
    • 屈原宅遺址:湖北秭歸屈原故居旁亦有搗衣石,傳說其姊女須曾在此為他洗衣,遺址現存于“女須廟”附近。
  2. 文學意象
    唐詩中常以“搗衣石”寄托情感,如王建《搗衣曲》中“月明庭中搗衣石”描繪秋夜勞作場景;杜甫《搗衣》詩“秋至拭清砧”亦借搗衣石抒懷。

三、引申含義

在成語中,“搗衣石”可比喻費力卻收效甚微的行為,例如“以搗衣石搗衣”形容方法不當導緻事倍功半。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遺址細節,可參考古籍《水經注》或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搗衣石》是什麼意思?

《搗衣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詞語,指的是一種用來搓洗衣物的石頭。它起源于古代中國,在過去被廣泛使用。通常由一塊石頭制成,形狀呈扁圓狀,因其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顆粒,可以幫助人們更有效地清洗衣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搗衣石》的拆分部首是手部(扌)和石部(石),表示與手和石頭相關。根據筆畫的計算,它的總計為11畫。

來源:

《搗衣石》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人們使用這種石頭來清洗衣物,洗去污漬和污垢。因此,這個詞語就逐漸形成并流傳至今。

繁體:

《搗衣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擣衣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搗衣石》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擣衤石」。

例句:

1. 她用搗衣石将衣物清洗得幹淨明亮。

2. 搗衣石的重量和顆粒能夠幫助快速去除污漬。

組詞:

與《搗衣石》有關的組詞有:擣衣液、擣衣闆、搗衣工等。

近義詞:

《搗衣石》的近義詞包括:衣石、搓衣石等。

反義詞:

《搗衣石》的反義詞可以理解為沒有石頭幫助清洗的情況,如用手搓洗衣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