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鳏寡孤獨的意思、鳏寡孤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鳏寡孤獨的解釋

[widowers, widows, orphans and childless couples] 泛指老弱無依的人

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鳏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漢書·黃霸傳》

詳細解釋

語本《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泛指沒有勞動力而獨居無依靠的人。《史記·孝文本紀》:“賜天下鰥寡孤獨窮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兒九歲以下布帛米肉各有數。”《新唐書·劉蕡傳》:“鰥寡孤獨不得存,老幼疾病不得養。”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德勝門庵》:“聖朝仁民之政,廣博周徧……與 文王 治 岐 必先鰥寡孤獨,同一緻也。” 周立波 《禾場上》:“如果是鳏寡孤獨,真正失去了勞動力的老人家,政府和農業社,都會保障他們的生活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鳏寡孤獨”是漢語中一個承載社會關懷的成語,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下》,原文載:“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該詞原指古代社會中四類缺乏親屬扶助的弱勢群體:鳏(年老無妻的男子)、寡(喪夫的女子)、孤(幼年喪父的孩童)、獨(年老無子的老人)。

現代漢語詞典中,“鳏寡孤獨”的釋義已擴展為泛指沒有或喪失勞動能力且無親屬供養的人群,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商務印書館,2016)。這一概念在《禮記·禮運》描述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理想社會中得到呼應。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鳏”字從魚部,本義為魚目常睜不閉,引申指獨身無依的狀态;“寡”從宀從分,象征屋内人丁稀少;“孤”從子瓜聲,本義為幼年失怙;“獨”繁體作“獨”,從犬,暗示形單影隻的境遇。四字組合體現了漢字構形與語義的高度關聯性,印證了中國古代對弱勢群體的分類認知。

當代語境下,該詞常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參照标準。據《中國社會統計年鑒》(2023),我國已建立覆蓋超9000萬困難群衆的社會救助制度,其中特困人員供養制度直接對應“鳏寡孤獨”群體,彰顯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民政制度的銜接。

網絡擴展解釋

“鳏寡孤獨”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下》。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分字釋義

  1. 鳏(guān):指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
  2. 寡(guǎ):指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
  3. 孤(gū):指年幼喪父或失去雙親的孩子()。
  4. 獨(dú):指年老無子女的老人()。

二、整體含義

泛指沒有勞動能力且缺乏親屬供養的弱勢群體,強調生活無依無靠的狀态()。例如《禮記·禮運》提到“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體現了古代對這類人群的關懷理念()。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語境:多用于描述社會底層需要救助的群體,如《漢書·黃霸傳》中記載官府對鳏寡孤獨者的幫扶()。
  2. 現代延伸:可比喻生活中孤獨無助的人,或用于讨論社會福利制度()。

四、補充說明

例句

“在任何一個社會,鳏寡孤獨的人應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

别人正在浏覽...

暗惑八流卑賤鬓根蟬吟察允晨晖馳行純壹打躬盜首燈籠錦地腹第令逗號多早二十八舍非量風通道會割斷刮剌剌鬼胡延顧累恒守鶴怨猿驚換錦昏暈镬煑迦羅婆劫家破身亡積疴經治錦篇繡帙空名老先人闆闆獵捕立木南門覓婚跑腿辟差貧凍岒峨千古一律曲棍球熱心苦口沈水舍生取義豕鬣詩中有畫束檢厮夠私勇司中挑闼退殿挖掘機械亡考枉死愁城湘妃廟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