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指朝廷頒發給邊地軍政官員的符節。 宋 王珪 《賈昌朝乞罷使相第三表不允诏》:“遽願還于相紱,且蘄解于邊符。”
“邊符”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邊符”指古代朝廷頒發給邊疆地區軍政官員的符節,作為其身份和職權的憑證。符節在古代常用于調兵、任命或傳達命令,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王珪的《賈昌朝乞罷使相第三表不允诏》:“遽願還于相绂,且蕲解于邊符。” 這裡的“邊符”即指邊疆官員所持的官方符節,代表其職責。
部分資料(如)将“邊符”解釋為“地界的标志”,可能與字面拆分“邊(邊界)”和“符(符號)”有關,但結合權威文獻,其核心含義仍以“軍政符節”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宋代相關史料。
《邊符》意為界限、疆界或邊界的符號。
該字的部首是邊,共含有8個筆畫。
《邊符》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簡化字。它是由邊部和符部組合而成的。
《邊符》的繁體為邊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對于《邊符》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詞義仍然相同。
1. 這個村莊是國家的邊界,對外有邊符标識。
2. 邊符的劃定對于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非常重要。
邊符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邊境、邊防等。
近義詞:邊界、界限。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