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雲冠的意思、切雲冠的詳細解釋
切雲冠的解釋
高冠名。 宋 蘇轼 《複次溽字韻記龍井之遊》詩:“便投切雲冠,予幼好奇服。”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表獨立,飛霞珮,切雲冠。”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 南後 還把先生的切雲冠和長劍拿了回來。”參見“ 切雲 ”。
詞語分解
- 切的解釋 切 ē 用刀從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在業務、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長處,糾正缺點,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貼近:切當(刵 )。切膚(切身)。切己。親
- 雲冠的解釋 .像帽子一樣蓋覆在上面的雲。 晉 陸機 《拟青青陵上柏》詩:“飛閣纓虹帶,曾臺冒雲冠。”.僧道或隱者的帽子。 晉 陸機 《贈潘尼》詩:“舍彼玄冕,襲此雲冠。遺情市朝,永志丘園。”《水浒傳》第五九回
網絡擴展解釋
“切雲冠”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一種高冠,具有曆史與文學雙重意義。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切雲冠”字面意為“高聳觸及雲端的帽子”,特指古代士人佩戴的高冠,象征身份或志向高遠。其拼音為qiè yún guān,其中“切雲”形容冠的高度可觸及雲端。
二、起源與演變
- 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楚辭·九章·涉江》中的“冠切雲之崔嵬”,原指楚國士人佩戴的高冠。後世逐漸演變為對高冠的泛稱。
- 語義擴展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勇往直前、膽識過人”的形容詞性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語言環境下的衍生義。
三、文學與文化引用
- 宋代詩詞
蘇轼在《複次溽字韻記龍井之遊》中寫道“便投切雲冠,予幼好奇服”,借高冠表達超脫世俗的文人情懷。
張孝祥《水調歌頭》亦用“表獨立,飛霞珮,切雲冠”展現高潔形象。
- 近現代作品
郭沫若在話劇《屈原》第五幕提到“南後還把先生的切雲冠和長劍拿了回來”,以切雲冠象征屈原的崇高氣節。
四、綜合釋義
- 核心含義:古代高冠的代稱,具象與象征意義并存。
- 應用場景:多用于古典文學、曆史考據或人物形象描寫,現代使用較少。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如《楚辭》原文或郭沫若劇本原文),可查閱權威古籍或戲劇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雲冠
切雲冠這個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的才情和能力超群,能夠切開雲霧。
拆分部首和筆畫:切雲冠的部首是刀,拆分後的筆畫是12畫。
來源:切雲冠最早出自《孔雀東南飛》一書,形容主人公李雲飛飛行技術高超,能夠切開雲霧。
繁體:切雲冠的繁體字為「切雲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切雲冠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切」字在古時的寫法較為複雜,「雲」字的頭部曾寫作「雲」,而「冠」字則曾寫作「㔾」或「冠」。
例句:他的才華出衆,可以說是切雲冠之輩。
組詞:刀光劍影、刀鋒所指、能力超群、技藝高超。
近義詞:出類拔萃、過人之處、非凡才幹。
反義詞:平庸無奇、平凡無奇、毫無特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