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并蒂 ”。
“並蔕”是“并蒂”的異體寫法,其中“蔕”為“蒂”的異體字。該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植物學現象
指兩朵花生長在同一根花蒂上,如“并蒂蓮”“并蒂芙蓉”。這種現象在自然界較為罕見,常被視為祥瑞之兆。
象征意義
文學與藝術中的運用
古典詩詞常以并蒂意象表達情感,如馮夢龍《山歌》中“約郎約到花開時,花開并蒂是奴期”,借自然現象隱喻對愛情的期待。
注意:若在古籍或方言中遇到“並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有特殊引申義。現代規範寫法為“并蒂”。
《並蔕》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bìng hè”,多用于文言文中,意思是“合并、融合”。此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並”和“蔕”。
“並”字的部首是“立”,總共有兩筆。 “蔕”字的部首是“艸”,總共有十五筆。
《並蔕》一詞最早見于《尚書·泰誓》:“禮樂邦國,朝會以並蔕,民風以孟弈。”意為通過禮樂來使邦國融合,通過遊樂來引導民風。
《並蔕》的繁體寫法為“併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種繁瑣的寫法叫作“隸書”或“隸變”書法,該寫法下並蔕分别寫作“㣄㡾㣻。”
以下是一些使用《並蔕》一詞的例句: 1. 為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我們需要将各個部門的資源並蔕起來。 2.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要将不同的想法和創新並蔕在一起,共同解決問題。
組詞:並蔕沒有固定的常用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搭配使用。 近義詞:合并、融合。 反義詞:分離、分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