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衷的意思、道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衷的解釋

情理和心意。《後漢書·應劭傳》:“豈繄自謂必合道衷,心焉憤邑,聊以藉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衷”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義拆分與古典用法中探析。《漢語大詞典》中,“道”指代宇宙運行規律或道德準則(如《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衷”本義為貼身内衣,引申為内心真實情感,《說文解字》注“衷,裡亵衣”,後演變為“正中不偏”之意(如《左傳》言“降衷于下民”)。二者組合後,“道衷”可解作“合乎道義的本心”,強調内在精神與道德準則的高度統一。

該詞偶見于古籍文獻,如明代學者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載“言行皆符道衷”,此處指言行契合道德核心。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哲學、倫理學領域,指代“道德意識的内核”或“價值觀的基準點”,其語義範疇與“良知”“天理”等概念存在部分交集,但更突出理性認知與内心信仰的辯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道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道衷”指情理和心意,強調符合道德準則與内心真實情感的結合。例如《後漢書·應劭傳》中:“豈繄自謂必合道衷,心焉憤邑,聊以藉手”,此處“道衷”即表達“既合乎道理又發自本心”的雙重含義。

二、單字拆解

  1. 道:指法則、規律或思想體系(如道家學說)。
  2. 衷:本義為貼身内衣,引申為内心、真情實感。二者結合後,詞義從字面“道理與内心”融合為抽象概念。

三、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後漢書》用例強調言行需同時符合客觀道理與主觀誠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文言詞彙。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語境,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懊侬歌蠶連常類酬敵從政村田刀刃大主教兜眵額手凡費防心攝行發摅風音跗蕚載韡腐蠸合包犍椎角端弓祲氛精腆津鋪酒渴絶色軍備铐鐐科鬥字淋潤闾井緑葉成陰買櫂南陽子普通話淺妄乾掙錢資棋罫青瑣帏畦畽蚺膽熱淚容成公入貢山怪沈痗深衣十二食世模施予邃旒醰醲壇兆脫貂亡命之徒無望狹陋相思債絃誦消弭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