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為古代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禮服。《禮記·深衣》:“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 鄭玄 注:“名曰深衣者,謂連衣裳而純之以采也。” 孔穎達 疏:“凡深衣皆用諸侯、大夫、士夕時所著之服,故《玉藻》雲:‘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 宋 司馬光 《獨步至洛濱》詩:“草軟波清沙徑微,手持笻竹著深衣。” 嚴複 《救亡決論》:“ 戴 、 阮 、 秦 、 王 ,直闖 許 鄭 ;深衣幾幅,明堂兩個。”
深衣是中國古代傳統服飾中的重要形制,屬于漢服體系,其名稱源于“被體深邃”的特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深衣是上衣下裳相連綴的長袍式服裝,采用分裁縫合工藝:衣襟與下裳分開裁剪,再縫合成整體。其顯著特征包括:
部位 | 規格與工藝 | 來源 |
---|---|---|
上衣 | 用布二幅(約2.2尺) | |
袖口(袪) | 寬一尺二寸 | |
衣襟 | 内外兩襟相交成方領 | |
下擺 | 圓形設計,象征“規”與“矩”的融合 |
深衣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其方圓結合的剪裁象征天地秩序,彩色衣緣暗合陰陽五行理論。作為漢服體系的源頭,深衣對後世道袍、直裰等服飾産生深遠影響。
注:如需了解深衣穿着方式或現代複原形制,可查閱《禮記·深衣》原文或湖北馬山楚墓考古報告(來源、4、6)。
「深衣」是一個表示黑色衣服的詞語。常常用來形容黑色的外衣或者上衣。
「深衣」的部首是「水」,常常出現在與水有關的詞語中。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深衣」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時候,由于染料稀少,黑色衣物比較昂貴,并且通常被認為具有高貴、莊重的象征。因此,「深衣」在古代多用來指代高貴的衣物。
隨着時代的發展,「深衣」逐漸成為黑色衣服的代名詞,并且在現代漢字中被廣泛使用。
「深衣」的繁體寫法為「深衣」,與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代,「深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常常寫作「深衣」或者「深衣」。
1. 他穿着一件華麗的深衣,給人一種莊重而典雅的感覺。
2. 她用一塊黑色的布料制作了一件簡約的深衣。
3.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喜歡穿着一件厚實的深衣。
組詞:深色、深黑、深夜、深水。
近義詞:黑衣、黑色衣物、暗服。
反義詞:淺色、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