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ament] 軍事編制、裝備
軍事編制和軍事裝備。《宋書·顔師伯傳》:“故散騎常侍、太子右率 龐秀之 履嶮能貞,首暢義節,用使狡狀先聞,軍備夙固,丑逆時殄,頗有力焉。” 老舍 《四世同堂》三:“在理智上,他知道 中國 的軍備不是 日本 的敵手。”
“軍備”是一個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軍備指國家或政治集團為維護國防和軍事行動所進行的準備,主要包括軍事編制和軍事裝備兩大部分。具體涵蓋軍隊的組織結構、人員編制,以及武器、裝甲、軍艦、軍機等裝備設施(參考《宋書·顔師伯傳》及老舍作品用例)。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演變或軍備控制相關案例,可進一步查閱軍事史資料。
軍備是指一個國家或組織所擁有的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的總稱。
軍備的部首是冖,總共有12個筆畫。
《軍備》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尚書·周書·洪範》:“允王曰:‘毋敢多軍備以圖亵德教,不承天之雲利,夫何利?”這裡軍備指的是軍事準備和裝備。
軍備的繁體字是軍備。
古代漢字寫軍備通常是将“軍”寫作“軍”,而“備”寫作“備”。
1.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我們必須加強軍備建設。
2. 隨着外部威脅的不斷增加,這個國家的軍備不斷現代化。
3. 做好軍備工作是保衛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軍備工業、軍備競賽、核軍備、軍備準備
軍事裝備、武力裝備、防務設備
和平、裁軍、軍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