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普通話的意思、普通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普通話的解釋

(1) [ordinary speech]∶平常的話

原是一句普通話

(2) [common spee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現代漢語的标準語,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詳細解釋

(1).平常的話。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從>以後的幾句聲明》:“這原是一句普通話,也不足為奇的。”

(2).以 北京 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 漢 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又是标準語。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是我國的一項重要語言政策。 王力 《推廣普通話的三個問題》:“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标準語,是 漢 民族共同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該定義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體現了漢語規範化研究的核心成果。

從語言構成角度看,普通話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1. 語音标準:采用北京語音系統,包含21個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審定并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作為發音依據;
  2. 詞彙基礎:以北方方言詞彙為主體,同時吸收其他方言和外來詞,例如“尴尬”(吳方言)、“胡同”(蒙古語)等;
  3. 語法規範:參照魯迅、茅盾等現代文學家的經典作品,确立“主謂賓”基本句式及虛詞使用規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1年施行),普通話被确立為國家機關、教育、媒體等領域的法定工作用語。其推廣曆程可追溯至1909年清政府設立的“國語編審委員會”,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正式定名為“普通話”。

網絡擴展解釋

普通話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其定義和特點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一、定義與标準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标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一标準于1955年在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正式确立,并在1956年由國務院進一步明确。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概念可追溯至清末“切音字運動”,1909年清政府曾将北京語音命名為“國語”。
  2. 定名:1949年後中國大陸改稱“國語”為“普通話”,港澳台地區沿用“國語”或“華語”。
  3. 語言傳承:繼承自北宋以來的官話體系,融合了元明時期形成的通用語基礎。

三、地位與推廣

四、其他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方言對比,可參考、5、10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室柏昭傍及昌姬朝客高流宸旨遲昕椎埋屠狗初一蹴尖飯腥風勸負局仙扶手高鳥盡良弓藏功成名就供斷工業品海王宮蛟龍得水擠擦津航基趾科頭圓子礦術獠奴馬鬃摩監末品木李南山寺捏沙成團哦松千裡轉饷清剔起戎全篇燥子莎菲女士的日記善財難舍甥女神虵沈纡石刀石磨雙眼皮殊心碎職宿嫌炭棒檀妝犆牲頭會佗心通蝸牛國無度縣父母香蔓銷毀骨立小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