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廬三顧的意思、茅廬三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廬三顧的解釋

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廬三顧”是一個曆史典故衍生的成語,與“三顧茅廬”含義相同,均源自三國時期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典故出處

  1. 曆史背景:東漢末年,劉備為争奪天下,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拜訪隱居的諸葛亮,最終成功請其出山輔佐。
  2. 文獻記載:
    •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元代雜劇《醉寫赤壁賦》提到:“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阙,便想這茅廬三顧到南陽。”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與反義


五、補充說明

“茅廬三顧”與“三顧茅廬”實為同一典故的不同表述,前者在古籍中更常見(如元代文獻),後者則是現代更通用的形式。二者可互換使用,均強調對人才的重視與誠意。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背景或曆史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或《出師表》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廬三顧

“茅廬三顧”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請他出山輔佐的故事。這個成語泛指朝廷輔政、天下顧問兩方面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艹):草木類字的部首,由2筆組成。
廬(廣):廣字旁的部首,由5筆組成。

來源:
“茅廬三顧”這個詞的來源于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三國演義,取材于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繁體字:
茅(茅):相同
廬(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茅(冒):在“艹”和雙“冂”的正上方再加上一撇。
廬(⺊):在“廣”下面增加一個“一”。

例句:
1. 他被稱為現代社會的“茅廬三顧”,指的是他出色的智慧和謀略力。
2. 這位領導人能源極高,展現了“茅廬三顧”的才華。

組詞:
茅舍 (茅房)
茅屋 (茅棚)

近義詞:
三顧成名
寄人籬下

反義詞:
不遠千裡 (表示不需要特地去邀請)
得人心應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