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刻闆刊行的書籍。如 宋 秘書監、茶鹽司、漕司、郡庠、縣齋及府州縣學, 元 國子監、各路儒學、府學、興文署, 明 南北監以及 清 武英 殿等諸官書局所刻的書,均稱官闆。
(2).即銅錢。《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你瞧跟他的那個姓 華 的老頭子真來的讨人嫌:什麼事兒他全通精兒,還帶着挺撅挺橫,想沾他一個官闆兒的便宜也不行!”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闆兒》:“今北人稱錢,猶有官闆之名。”
“官闆”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古代由官方機構主持刻印的書籍。例如宋代秘書監、茶鹽司、漕司,元代國子監、各路儒學,明代南北監,清代武英殿等官書局所刻書籍均稱“官闆”。這類書籍通常具有權威性,用于教育或行政用途。
在清代及部分方言中,“官闆”也代指官方鑄造的銅錢。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想沾他一個官闆兒的便宜也不行”,以及俞樾《茶香室續鈔》記載“今北人稱錢,猶有官闆之名”。
部分資料(如)提到“官闆”可指象征官員身份的牌子,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表達,需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證。
建議需要更深入的曆史文獻例證時,可參考《漢典》或古代典籍原文。
《官闆》是指作為官員的标示物品,象征着身份和職務的一種工具或符號,通常是一塊木闆或牌子。在古代,官員會佩戴或懸挂官闆來顯示自己的官職。
官(宀)+ 闆(木)
官的筆畫順序是宀(3畫);闆的筆畫順序是木(4畫)
“官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官員會在公共場合佩戴官闆,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職務。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通過官闆來辨認官員的身份和職位,從而方便管理和交流。至今,雖然已經不再普遍使用官闆,但這個詞仍然被用來形容官員或者相關行業的象征。
官闆(繁體):官闆
在古代,官闆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使用現代的“官闆”這兩個字。古代的漢字形狀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和現代漢字基本一緻。
1. 他身上佩戴着一塊華麗的官闆,宣示着他的權威。
2. 這位官員的官闆上刻着高級官職的标志。
3. 他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因為他的官闆被認可為權威的象征。
組詞:官威、雜役、官場
近義詞:旌旗、印信
反義詞:平民、百姓、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