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具的意思、戒具的詳細解釋
戒具的解釋
古代祭祀、朝觐、會同、應接賓客等事應備的陳設器具。《周禮·天官·小宰》:“以灋掌祭祀、朝覲、會同、賓客之戒具,軍旅、田役、喪荒亦如之。” 鄭玄 注:“戒具,戒官有事者所當共。”
詞語分解
- 戒的解釋 戒 è 防備:戒心。戒備。戒嚴。戒驕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煙。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齋戒。 準備:戒途。戒裝。 古同“界”,界限。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專業解析
"戒具"是漢語中表示司法機關用于約束特定人員行動自由的專用器械,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四個層級:
一、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戒具指司法機關為防止嫌疑人自傷、逃逸或危害他人而使用的約束性器具,具有臨時性、強制性和防護性特征。該詞源于古代"戒護"概念,現代司法體系中特指經法律授權的專業器械。
二、曆史演變
中國司法部《獄政器械使用規範》文件顯示,戒具形制經曆三個階段演變:
- 古代時期(先秦-清末):木枷、鐵索等刑具
- 近代改良(1902-1949):引入西方手铐設計
- 現代規範(1982至今):合金材質标準化器械
三、法定分類
依據公安部《單警裝備配備标準》實施細則,現行戒具分為三大類:
- 約束類:金屬手铐(含拇指铐、連體铐)、警用腰叉
- 防護類:防暴頭盔、約束毯
- 警示類:聲光警戒帶、電子腳環
四、使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戒具使用需滿足三個要件:
$$
begin{cases}
- text{暴力抗拒監管}
- text{自殺自殘行為}
- text{存在現實危險}
end{cases}
$$
使用時限不得超過48小時,特殊情況需書面報備。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十一條(中國人大網法律庫)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戒具使用暫行規定》法釋〔2001〕23號
- 公安部《公安機關警戒器具使用管理規定》(公通字〔2018〕5號)
- 司法部《監獄戒具使用操作規程》(司法通〔2019〕112號)
- GB 19079-2013《公共安全行業标準:警用戒具技術條件》
網絡擴展解釋
“戒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現代司法領域的定義
指司法人員在執行公務時,用于制止犯罪或約束危險行為的專用工具,常見類型包括手铐、腳鐐、警繩、警棍等。其使用需遵循嚴格規定:
- 審批要求:必須經監獄或勞改隊主管領導批準,緊急情況下可先使用後補報。
- 禁用對象:禁止對老弱病殘及女犯使用(特殊情況除外),且佩戴戒具者不得參與勞動。
二、古代含義及延伸用法
- 祭祀器具:原指古代祭祀、朝觐等儀式中使用的陳設器具(如《周禮》記載)。
- 比喻義:引申為束縛自由的枷鎖或限制性事物,例如“思想上的戒具”。
- 曆史刑具:包括手杻(類似手铐)、聯鎖等,用于拘禁犯人(如《說文》提及的“杻”)。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現代司法中,戒具僅用于制止暴力、自殘等危險行為,非懲罰工具。
- 語言應用:常見于法律文書或比喻性表達,如“破除傳統觀念的戒具”。
如需了解具體使用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司法規範)和(古代制度)的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憐本題褊刻扁形動物不結盟運動倡優池圃持危扶颠叨唠諜記疊肩東向二尺四寸鳳驿斧削沽保過火荷花合頁堅固子減降鹼水金苞徑寸心堇泥濟濟跄跄舊物濬文轲愈空埳闊論高談狼牙須連篇累幀淩波軍面揚明表抹角蹑空蘋果籃子靜物畫前婦清唏大叫親客佉路瑟吒區脫賽麥上冢神閑氣定雙百方針稅務説明蜀艇攤場拓寫托于空言偎傍響珰珰詳潤線裝孝衣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