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魏阙。古代宮廷外的阙門。《唐律疏議·鬥訟·邀車駕撾鼓訴事》:“車駕行幸,在路邀駕申訴,及於衛闕之下撾皷,以求上聞。”
“衛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字面構成
由“衛”(保衛、防守)和“阙”(邊界、關口或宮廷外的阙門)組成。
核心解釋
《唐律疏議·鬥訟》記載:“車駕行幸,在路邀駕申訴,及于衛阙之下撾鼓,以求上聞。”此處“衛阙”指宮廷外的阙門,是百姓擊鼓鳴冤的場所。
部分資料側重“邊防”含義,而另一些文獻(如法律條文)更強調“阙門”的本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律疏議》原文或權威詞典(如、2、3)。
《衛阙》是指守衛防守關口的重要任務。它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一篇名為《衛風》的篇目。
衛阙的拆分部首是卩和門,筆畫數分别為五畫和十畫。
衛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社會中,衛阙是指國境要塞或關隘口,承擔着保衛國家安全、防守入侵者的重要任務。
繁體字中的衛阙仍然保留着卩和門的組合,沒有發生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衛阙也不例外。在古代漢字書法中,衛阙的寫法可能出現變化,但總體上仍然保留了卩和門的形狀作為其基本結構。
1. 他被派去衛阙邊關,保衛國家的安全。
2. 這個部隊負責衛阙國境,阻擋入侵者的進攻。
衛戍、衛士、衛國、阙官、關阙
守衛、保衛、防衛、守護
入侵、攻陷、突破、闖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