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項過失。特指苛虐的 秦 政。《漢書·路溫舒傳》:“臣聞 秦 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 唐 長孫無忌 《進律疏表》:“一面之祝,遠超於 殷 簡;十失之歎,永弭於 漢 圖。”
“十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曆史文獻及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十失”指十項過失,尤其特指秦朝苛虐的政治弊端。該詞最早出自《漢書·路溫舒傳》:“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意為秦朝滅亡的十大過失中,嚴酷的司法制度(治獄之吏)是唯一延續到漢代的弊端。
需注意的是,具體十項過失的内容在現存文獻中未明确列出,僅知“治獄之吏”是其中之一。該詞更多用于泛指前朝政治弊端,而非嚴格的曆史條目。
《十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失去很多東西或者很多事情不順利。
《十失》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十”字旁,右邊是“失”字。其中,“十”字旁是3畫,“失”字是5畫。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東觀漢記》一書中。它形容一個人失去了很多東西或者很多事情都不順利,給人以沮喪、失落的感覺。
《十失》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十失」。
在古代,人們寫《十失》通常使用篆書或者隸書的字體。篆書是古代印章上常用的字體,隸書是古代官方文書常用的字體。
1. 這場事故讓他同時失去了工作和家人,真可謂是十失其九。
2. 考試沒考好、戀愛沒有結果、朋友離散,他感覺自己一夜之間十失九憶。
十分失望、失魂落魄、十全十美、一敗塗地
百事不順、萬事不遂、困頓不堪、破罐破摔
順風順水、一帆風順、好事成雙、萬事如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