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能和器局。《後漢書·郭鎮傳》:“﹝ 趙興 ﹞子 峻 ,太傅,以才器稱。” 唐 韓愈 《舉韓泰自代狀》:“前件官詞學優長,才器端實。”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内閣機宜不密》:“此不惟係大體之得失,而才器之大小,福量之厚薄,亦於是見焉。” 郭沫若 《楚霸王自6*殺》:“我看他的才器,最好是做一員大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才器漢語 快速查詢。
"才器"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分解 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版)釋義,"才"指才能、才幹,側重專業能力;"器"本義為容器,引申為器量、胸襟。二者結合構成并列結構,指代人才的綜合素質。《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器"含納萬物的意象,喻指人的包容度量(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
二、曆史沿革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王羲之傳》:"少有才器,為從伯敦所器",此處既指書法造詣,亦含處世格局(中華書局點校本)。宋人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載:"擇才器明敏者任之",突顯能力與見識的雙重要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才能和器量",強調智力因素與非智力素養的統一性。教育部《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列為丙級書面詞彙,常見于人才評價領域,如"考察幹部才器兼備"(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才器”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來描述人的才能和器局(即格局或氣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拆分
使用場景
常用于評價人物的綜合能力,如:
近義詞與關聯詞
古籍例證
現代應用
“才器”不僅涵蓋個人的才能,還包含格局與氣度,是漢語中評價人物綜合素養的高頻詞。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阿家保呈辯論憋怤賓遠不可收拾才貫二酉側輪車谄譽懲沮徹縣丑巴怪粹和典術定命寶動植物頓首再拜防吏繁響反眼不識改善耿烈公患鈎觡蒿荒宦味揮動家戒降物奸細絞绡進退中繩框子連策練識羅計谟策撚枝驽鉛親郊欺人眼目榷賦羣房人口機械增長仁良認覓入肩弱力善處石絨石苑碎骨粉屍讨吃恬然自得提速突變文明棍吳绡消沒薢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