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嚴的意思、解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嚴的解釋

(1) [declare martial law ended]∶解除戒嚴狀态

(2) [lift a curfew]∶解除戒備措施

解嚴繼好,使彼懈而無備

詳細解釋

(1).解除非常的戒備措施。《三國志·魏志·趙俨傳》:“﹝ 儼 曰:﹞‘今 羽 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 權 害。若深入追北, 權 則改虞於彼,将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 仁 乃解嚴。”《新唐書·代宗紀》:“癸酉, 郭子儀 及 吐蕃 戰于 靈台 ,敗之,京師解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再過兩天,督撫衙門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嚴了。”

(2).謂脫去厚重的衣服,解除防寒設施。 宋 範成大 《重陽後半月天氣溫麗忽變奇寒》詩:“今朝復何朝?晴色掛屋梁。人物各解嚴,兒童笑相将。”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信國辭相》:“公力辭召命,且雲:‘更當支吾一冬,來春解嚴,容歸故裡。’朝廷許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解嚴是漢語詞彙,指解除戒嚴狀态,恢複正常的法律秩序和社會活動。該詞由“解”(解除)和“嚴”(嚴格管制)構成,與“戒嚴”互為反義,常見于政治、軍事及社會管理領域。

一、基本釋義

  1. 解除戒嚴令

    指政府終止因緊急狀态(如戰争、動亂)實施的軍事管制措施,恢複公民正常權利與生活秩序。例如台灣地區于1987年結束長達38年的戒嚴,史稱“解嚴”。

  2. 法律語境中的特定含義

    在《戒嚴法》框架下,“解嚴”需通過法定程式宣告,标志着特殊時期管控的正式終結。

二、曆史與政治背景

現代漢語中,“解嚴”常特指20世紀重大曆史事件。如1949年後台灣地區實施的戒嚴令于1987年7月15日解除,此舉恢複了集會結社自由,成為民主化進程的關鍵節點(來源:《中國現代史辭典》)。

三、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官方文件、曆史文獻及新聞報道,強調從非常态向常态的制度轉換。例如:“解嚴後,社會逐步開放對兩岸探親的限制。”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兩岸關系辭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解嚴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解除戒嚴狀态
    指結束特殊時期實施的軍事管制或緊急狀态,恢複社會正常秩序。例如台灣地區于1987年7月14日宣布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标志着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開啟。

  2. 解除戒備措施
    古代多用于軍事領域,如《新唐書》記載“郭子儀及吐蕃戰于靈台,敗之,京師解嚴”,指戰争結束後解除防禦狀态。

二、擴展含義

  1. 脫去厚重衣物或防寒設施
    古詩文中偶見此用法,如宋代範成大詩“人物各解嚴”,描述天氣轉暖後人們卸下厚重衣物。

三、現代應用

參考資料:可通過(台灣解嚴案例)、(權威定義)及(曆史文獻)獲取更多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愛河傲客豹策标領标樹殘賊瞠乎其後村頭彈禁大憂敦禮給廪過事海漫黑體字龁咬合志紅闆谾谾花項佳處江漢朝宗幾格金蟬進擢糾折眷區科律來路不明落頭冷局連朝露天采礦屢盟瞀憂目亂睛迷培修麒麟書丘首秋宵人心果榮啟拾菜時用獸面水垢蔬蓏隨寓而安瑣闱謟過恬熙鐵鳥圖伯特頽倒推賢亡命之徒晩學文窮文絲不動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