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嚴的意思、解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嚴的解釋

(1) [declare martial law ended]∶解除戒嚴狀态

(2) [lift a curfew]∶解除戒備措施

解嚴繼好,使彼懈而無備

詳細解釋

(1).解除非常的戒備措施。《三國志·魏志·趙俨傳》:“﹝ 儼 曰:﹞‘今 羽 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 權 害。若深入追北, 權 則改虞於彼,将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 仁 乃解嚴。”《新唐書·代宗紀》:“癸酉, 郭子儀 及 吐蕃 戰于 靈台 ,敗之,京師解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再過兩天,督撫衙門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嚴了。”

(2).謂脫去厚重的衣服,解除防寒設施。 宋 範成大 《重陽後半月天氣溫麗忽變奇寒》詩:“今朝復何朝?晴色掛屋梁。人物各解嚴,兒童笑相将。”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信國辭相》:“公力辭召命,且雲:‘更當支吾一冬,來春解嚴,容歸故裡。’朝廷許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解嚴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解除戒嚴狀态
    指結束特殊時期實施的軍事管制或緊急狀态,恢複社會正常秩序。例如台灣地區于1987年7月14日宣布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标志着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開啟。

  2. 解除戒備措施
    古代多用于軍事領域,如《新唐書》記載“郭子儀及吐蕃戰于靈台,敗之,京師解嚴”,指戰争結束後解除防禦狀态。

二、擴展含義

  1. 脫去厚重衣物或防寒設施
    古詩文中偶見此用法,如宋代範成大詩“人物各解嚴”,描述天氣轉暖後人們卸下厚重衣物。

三、現代應用

參考資料:可通過(台灣解嚴案例)、(權威定義)及(曆史文獻)獲取更多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解嚴的意思

《解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解除軍事封鎖,使人民解脫于軍事統治。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國家針對特定時期的軍事管制政策的結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解嚴》的拆分部首是“角”和“亻”,其中“角”是上部分,表示解除、放開等意思;“亻”是下部分,表示人。這個字共有9畫。

來源

《解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易經》中,意指解除束縛、擺脫困境。在現代社會,該詞多用于形容國家的軍事解封政策。

繁體

《解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解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解嚴」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書法家和曆史時期會對字形有所創新和變化,但基本結構和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國家在和平時期解嚴後,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更大的自由。

2. 解嚴後,市民們可以自由出行,不再受到軍事封鎖的限制。

3. 解嚴政策的實施,給人們帶來了和平與安甯。

組詞

1. 解放:指解除束縛、獲得自由。

2. 嚴格:指要求嚴密、不能放松。

3. 軍事:與軍隊、戰争相關的。

近義詞

1. 解封:指解除封鎖或禁止。

2. 解禁:指解除禁令。

3. 解除:指取消、解脫。

反義詞

1. 實行:指執行、貫徹。

2. 封鎖:指限制、阻止。

3. 限制:指限定、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