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方極遠之地。《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淮南子·原道訓》:“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 高誘 注:“八極,八方之極也,言其遠。” 唐 李白 《大鵬賦》:“餘昔於 江陵 見 天台 司馬子微 ,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魯迅 《南腔北調集·大家降一級試試看》:“ 杜威 教授有他的實驗主義, 白璧德 教授有他的人文主義,從他們那裡零零碎碎販運一點回來的就變了 中國 的呵斥八極的學者,不也是一個不可動搖的證明嗎?”
八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八方極遠之地,象征空間的廣袤無垠與宇宙的邊界。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延伸及現代應用三個層面詳細闡釋:
據《漢語大詞典》,“八極”最早見于先秦文獻,由“八”(指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與“極”(盡頭、邊際)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八方之終極。例如:
《淮南子·墬形訓》載:“天地之間,九州八極”,描述古人認知中的地理極限範圍。
在道家思想中,“八極”象征宇宙的宏觀結構。《莊子·田子方》提出“揮斥八極”,喻指精神超脫物理空間的束縛,達到逍遙境界。
“八極拳”之名源于此概念,取“發勁可達八方極遠”之意,體現剛猛淩厲的技擊風格。此拳法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古典詩詞常以“八極”抒寫壯闊情懷。如杜甫《寄薛三郎中》中“八極恣扶蓋”,借空間之無限喻人生志向的恢弘。
現代漢語中,“八極”主要用于:
權威參考資料
“八極”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八極”既可指空間上的極遠方位,也可代指武術流派或神話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莊子》《淮南子》等古籍或武術典籍。
罷列霸留葆宮猼且布色才辨初世存盤單兵孤城黨強丹渥躭延道傍之築打脫冒疊步飛石忿速鈎絡挂千灰僇徼極警俊鲸濤鼍浪狷迫浚源君子略計裂繻流放榴榴例直禁簡米飲摩觸目連噴雪七不堪丘園傛傛三槐堂善旌谥碑世俸十九路軍適庶豎笠署議泰山頽天齊通皮王綱僞造烏燈黑火無功受祿吳劄香稻相人歇艎謝啟邪指西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