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堂名。 宋 王祐 子孫所建,在 河南省 開封 東門外。 宋 蘇轼 有《三槐堂銘》。詳“ 三槐 ”。
(2).泛指高官之第宅。 明 湯式 《一枝花·桧軒為越中沙子正賦》套曲:“清未讓五柳莊黃花遶籬。貴不慕三槐堂畫戟當扉。” 明 陳所聞 《端正好·贈焦弱侯太守》套曲:“遠守着三槐堂構,常保着萬石音徽。”參見“ 三槐 ”。
“三槐堂”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曆史淵源、象征意義、文化影響等方面展開:
宋代王祐家族典故
三槐堂最初是北宋名臣王祐(又名王祜)的宅邸。據記載,王祐因直言進谏觸怒宋太祖,被貶後于宅中親手種植三棵槐樹,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其子王旦後來官至宰相,印證了這一預言,家族宅邸遂以“三槐堂”聞名,并成為王氏宗祠的象征。
地理位置争議
高權威性資料(如、3、4、7)多指向三槐堂位于河南開封東門外,而部分網頁提到山東濟南、安徽休甯等地,可能是後世分支或同名建築,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三槐”與“三公”的關聯
周代宮廷外植三槐象征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北宋時演變為對高官顯貴的代稱。王祐植槐既表達對子孫位列三公的期許,也暗含忠義與德行的傳承。
家族榮耀與宗族文化
三槐堂成為三槐王氏的堂號,這一支系因王祐、王旦的顯赫地位發展為王氏最大分支,占當今王姓人口的約40%。堂號不僅代表家族曆史,也承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傳統觀念。
實體建築遺存
安徽休甯的溪頭三槐堂(建于明代)是保存完好的代表,占地約1500平方米,含182根屋柱,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類建築多用作宗祠或紀念場所。
文學與泛指意義
蘇轼曾作《三槐堂銘》頌揚王氏功德,使“三槐堂”成為典故。後世亦以之泛指高官府邸或象征德政,如明代湯式《一枝花·桧軒為越中沙子正賦》中“貴不慕三槐堂畫戟當扉”。
“三槐堂”兼具曆史實物與文化符號的雙重屬性:既指王祐家族宅邸及衍生建築,也承載忠義、德行、家族昌盛等傳統價值觀。其影響力從宋代延續至今,成為中華姓氏文化的重要符號。
《三槐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一個有三棵槐樹的房子”。
《三槐堂》這個詞的部首是木(mù),由7畫組成。
《三槐堂》這個詞源于古代民居建築的命名方式。它描述了這樣一種房子:在屋前有三棵槐樹,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三槐堂》的繁體字是「三槐堂」,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三槐堂》可以寫作「響槐蕣」,這是其古代寫法。
1. 三槐堂的房子,夏天有樹蔭可以乘涼。
2. 我經過了那座三槐堂,被槐樹的花香吸引住了。
1. 三槐堂前:指三槐堂的前面。
2. 三槐堂外:指三槐堂的外部。
3. 三槐堂裡:指三槐堂的内部。
三槐堂的近義詞可以是三樹房。
三槐堂的反義詞可以是無樹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