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的一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香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栖老鳳凰枝。” 唐 李郢 《江亭晚望》詩:“聞説故園香稻熟,片帆歸去就鱸魚。”《直省志書·廬江縣》:“土産:紅秈稻、白秈稻、早糯稻、晚糯稻、黑晚稻、白晚稻、香稻。”
香稻是漢語中特指具有濃郁香氣的水稻品種。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植物學特征 香稻屬禾本科稻屬栽培作物,籽粒呈半透明或乳白色,胚乳中含2-乙酰-1-吡咯啉等揮發性芳香物質,該化合物在蒸煮時釋放獨特香味。成熟植株高度約100-120厘米,穗長20-25厘米,千粒重約22克(來源:《中國作物志·稻卷》)。
二、栽培曆史溯源 最早文字記載見于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水稻篇",提及"香秔"的種植技法。唐代詩人杜甫《秋興八首》"香稻啄馀鹦鹉粒"印證了長安地區栽培史,宋代《禾譜》詳載江南地區培育的"紅蓮""箭子"等香稻品系(來源:中華書局《農政全書校注》)。
三、現代品種分類
四、品質認證标準 根據GB/T 19266-2008地理标志産品規定,香稻需滿足直鍊澱粉含量15%-20%,膠稠度≥70mm,食味評分≥85分等理化指标(來源: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告)。
香稻是一種具有獨特香味的稻米品種,其解釋可從多個角度展開:
基本定義
香稻是稻屬植物的特殊品種,植株器官(如葉片、谷粒)能散發天然香氣,蒸煮時香味更濃郁。它在籼稻、粳稻、黏稻和糯稻中均有分布。
曆史與文化記載
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常提及香稻,例如:
如需了解具體種植區域或購買信息,可參考農業農村部官網或惠農網等專業平台。
安習安子白賴半勞動力陂隴邊鎖不敢不栉進士不自覺不做不休蒇功朝燕出夫大後方點蹿鬥喋摁窩兒芳時凡鱗梵王燈費言拂徹踾踧幹渎根荄鼓姬豪竹澆激繳消腳指藉色玑衡極目遠望急于事功急棹慷他人之慨良夜臨喪例言賣恩美氣樸古魄力秋孃惹禍日以繼夜笙籁時乖豎旗杆殊翁素知饕湎縧镟宛藏唍爾委使磈硊聞風霧湧雲蒸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