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同的意思、符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同的解釋

(1).符合;相同。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如其所列,則與風聞符同。”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案古者國有史官,具列時事,觀 汲 墳出記,皆與 魯 史符同。”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假設之辭》:“古人為賦,多假設之辭,序述往事以為點綴,不必一一符同也。”

(2).附和;贊同。《宋史·律曆志三》:“ 雍熙 元年四月,布衣 趙垂慶 上書言……案《唐書》, 天寶 九載, 崔昌 獻議,自 魏 晉 至 周 隋 ,皆不得為正統欲 唐 遠繼 漢 統,立 周 漢 子孫為王者後,備三恪之禮。是時朝議是非相半,集賢院學士 衛包 上言符同, 李林甫 遂行其事。” 明 王瓊 《雙溪雜記》:“劾 廷和 彭澤 結黨亂政,符同奏啟,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論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符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符合;相同

表示事物之間具有一緻性或相互吻合。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例如:

2.附和;贊同

表示對他人的觀點或行為表示支持或隨聲附和。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奏彈王源》《史通》等古籍,或現代規範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同》的意思

《符同》是一個成語,意為符合、相同、一緻。常用于形容兩種事物或概念在某個方面完全相同。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符同》的部首是竹,筆畫共有七畫。

來源

《符同》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情形将同,外内畜貳”。後來成為了漢字中的一個成語,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一緻性。

繁體

《符同》的繁體字為「符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符同》的古代寫法是「符衍同」,其中「衍」有擴展、延伸之意,表示更加強調一緻性。

例句

1. 這兩幅畫的風格符同,很難區分哪一幅是誰的作品。

2.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觀點完全符同。

組詞

組詞:符合、同意、同樣。

近義詞

近義詞:一緻、相同、相符。

反義詞

反義詞:不同、相異、不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