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溽露的意思、溽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溽露的解釋

繁多的露水。溽,通“ 縟 ”。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帝哀策文》:“溽露飛甘,舒雲結慶。” 隋炀帝 《晚春》詩:“唯當關塞者,溽露方霑衣。”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晨光轉卉,翻寶字之龍花;溽露低枝,蕩真文於貝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溽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溽露指繁多的露水,其中“溽”通“缛”(通假字),表示密集、繁盛的含義。該詞常用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形容露水濃重、濕潤的自然景象。


二、引證與用法

  1. 文學引用

    • 南朝宋·謝莊《宋孝武帝哀策文》中寫道:“溽露飛甘,舒雲結慶”,描繪露水豐沛、祥雲聚集的祥和畫面。
    • 隋炀帝《晚春》詩雲:“唯當關塞者,溽露方霑衣”,形容邊塞地區露水沾濕衣物的情景。
  2. 詞性特點
    “溽”本身有“濕潤”“悶熱”之意(如“溽暑”),因此“溽露”也隱含濕潤環境中密集的露水這一意象。


三、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溽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溽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夏天潮濕的濕氣。通常用來描述潮濕或者悶熱的天氣狀況。指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時,空氣中富含水汽,導緻人們感到悶熱、不舒適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溽露》由“氵”(三點水)和“鹿”兩個部首構成。

氵(三點水):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

鹿:表示與鹿有關的含義。

拆分後的筆畫是15畫(氵-3畫,鹿-12畫)。

來源

《溽露》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構詞方式是通過相似的意義和詞音而形成的,用來形容夏季濕熱的天氣。

繁體

溽露的繁體字為「濡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溽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該字以「㑄」和「露」兩個字合寫為「濡露」。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

例句

1. 夏日午後,空氣中彌漫着溽露的味道。

2. 濕漉漉的牆壁上,可見明顯的溽露痕迹。

3. 隨着潮濕氣候的到來,溽露滴落在草地上。

組詞

- 涼爽:相對于溽熱的氣候而言,形容氣溫適宜、清涼宜人。

- 潮濕:濕氣比較重,容易令人感到濕潤或者不舒服。

- 悶熱:空氣不流通,氣溫高,濕度大,使人感到燥熱難耐。

近義詞

- 濕潤:含水分多,不幹燥。

- 濕熱:濕氣和熱氣交融,使人感到非常燥熱悶濕。

- 悶悶不樂:心情壓抑,不愉快。

反義詞

- 幹燥:沒有水分,不潮濕。

- 爽朗:形容天氣晴朗、舒適,沒有濕熱感。

- 透風:空氣流通、通風良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