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高和寡的意思、曲高和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高和寡的解釋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謂曲調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後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藝文類聚》卷四四引 三國 魏 阮瑀 《筝賦》:“曲高和寡,妙伎難工。” 元 耶律楚材 《評唱天童拈古請益後錄序》:“獨洞下宗風,未聞舉唱,豈曲高和寡耶?抑亦待其人耶?”《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我在省城隻聽人稱贊 靚雲 ,從沒有人説起 逸雲 ,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工商界大多數人,老實講,是比較落後的。曲高和寡,容易脫離群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高和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解釋


二、出處與典故


三、引申義與用法


四、近義與反義詞


五、總結

“曲高和寡”既是對藝術高度的贊譽,也揭示了高雅與大衆化之間的矛盾。使用時可結合語境判斷褒貶,如描述經典學術著作時偏向褒義,而評價脫離實際的理論時則可能含批評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懂得或欣賞的人很少。它指的是一種藝術形式或學術領域在群衆中沒有太多的受衆或理解者。

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曲”字的部首為“曰”,“高”字的部首是“高”,“和”字的部首是“口”,“寡”字的部首是“宀”。其中,“曲”字是由4個筆畫構成,”高”字是由10個筆畫構成,“和”字是由8個筆畫構成,“寡”字是由6個筆畫構成。

成語“曲高和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藝術活動。當時,文人墨客因為獨特的審美需求和創作風格,使得他們的作品在一般人中很難被理解和欣賞,因此形成了“曲高和寡”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成語“曲高和寡”的寫法是「曲高和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高”字可能以“-{高}-”的形式寫作“-{去》高}-”,而“寡”字可能以“-{寸章寡}-”的形式寫作“-{寸》章寡}-”。不過,現代使用的簡化字形和繁體字形大緻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曲高和寡”的例句:

  1. 他的作品因為太過獨特,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曲高和寡的。
  2. 這個學科領域的研究非常深奧,所以隻有少數人能夠理解,可以說是曲高和寡。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曲徑通幽”、“高山仰止”等。

與“曲高和寡”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孤陋寡聞”、“艱深晦澀”等。

反義詞則可以是“平易近人”、“家喻戶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