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弟布的意思、弟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弟布的解釋

王莽 時錢币名。《漢書·食貨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長寸五分,重十五銖,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長一分,相重一銖,文各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是為布貨十名。” 顔師古 注:“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弟布”是王莽新朝時期(公元9-23年)發行的一種貨币名稱,屬于“布貨十品”體系中的第三等貨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弟布是王莽政權推行貨币改革時鑄造的銅質布币之一。其名稱來源于《漢書·食貨志下》記載的“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十種布币()。

  2. 形制與面值
    根據史書記載,弟布在十等布币中位列第三,尺寸和重量逐級遞減:

    • 長度:約1.6寸(漢代1寸≈2.31厘米)
    • 重量:17铢(漢代1兩=24铢,約合現代15.6克)
    • 面值:對應“三百錢”(即一枚弟布可兌換三百枚标準五铢錢)。
  3. 曆史背景
    王莽通過頻繁改革币制試圖恢複周代貨币體系,但複雜的“布貨十品”因面值與實際價值脫節,導緻民間流通困難,最終失敗()。

  4. 名稱含義
    “布”在此處并非指布料,而是取“分布流通”之意,顔師古注《漢書》時明确“布亦錢耳”()。而“弟”可能表示等級排序,類似“次第”中的序列含義。

擴展說明
弟布作為王莽複古政策的産物,反映了古代貨币制度的複雜性,現存實物較少,多見于考古發現,是研究新朝經濟史的重要物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弟布(dì bù)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弟弟”或“兄弟”。它的拆分部首是弟(dì)和布(bù),弟部在左邊,布部在右邊。根據筆畫統計,弟布共有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常用“弟”來指代比自己小的兄弟,而布則是“兄弟”的意思。後來,這兩個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了弟布這個詞來表示“弟弟”或“兄弟”。 弟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有一些筆畫結構上的差異。具體來說,繁體字中的“弟”多一畫,變成了13畫,而“布”則和簡體字一樣,都是9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根據古時的寫法,弟布的漢字可以分别是“弟母”、“弟布”或是“弟甫屋”等。這些古代寫法雖然不常用,但在文物和古籍中可以見到。 以下是一些關于弟布的例句: 1. 我的弟布很調皮,經常捉弄我。 2. 弟布們一起玩得很開心。 除了這些例句,還可以通過組詞來擴展弟布的用法。例如,“弟布關系”表示兄弟之間緊密的聯繫,“弟布編號”指的是按兄弟出生順序編號,“弟布之情”意為兄弟情誼。 在近義詞方面,與弟布相似的詞語有“兄弟”、“弟兄”、“弟弟”等。 然而,愈對立于弟布的詞則是“姐妹”、“姐兄”或是“姐姐”、“妹妹”。 總而言之,弟布是一個指代“弟弟”或“兄弟”的漢語詞彙。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拆分部首是弟和布,并且根據筆畫統計共有12畫。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