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署書的意思、署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署書的解釋

榜書的古稱, 又稱“榜署”,泛指書寫在匾額,宮殿門額上的大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署書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中的重要門類,專指用于官方文書、印章題刻的特定書體。其概念最早見于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叙》,被列為秦代通行的八種書體之一,具有明确的曆史定位和實用功能。

從藝術特征分析,署書講究結構端嚴、筆畫工整,常見于封泥钤印、簡牍題籤等官方場景。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特别強調其"方正謹嚴,不失官儀"的審美特質,這種規範化的書寫形式既是行政文書的實用需求,也體現了古代官制文化的審美取向。

在書法發展史上,署書對後世印篆藝術産生了深遠影響。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代官府選拔文書吏員時,需經嚴格署書考核,其技法标準直接影響着公文系統的運行效率。現代考古發現的雲夢秦簡、居延漢簡等實物遺存,為研究署書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例證。

從語言學角度考察,"署"字本義為部署、安排,《說文解字》釋作"部署,有所網屬",引申為官署機構的代稱。這種文字學淵源決定了署書與古代官制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成為研究中國行政文書史的重要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

署書是中國古代書法中的一種特殊書體,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署書是秦代「書同文」政策後确立的八種官方書體之一(秦書八體包括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主要用于題寫封檢(文書封套标籤)和門榜(匾額、門額)上的文字。後逐漸演變為泛指匾額、宮殿門額等場合使用的大字書體,又稱「榜書」「擘窠書」。

二、核心特征

  1. 用途

    • 早期:用于封檢題籤(如公文封套标籤)和官署匾牌題名。
    • 後期:擴展至宮殿匾額、門榜題字,如漢代蕭何題寫未央宮「蒼龍」「白虎」二阙。
  2. 字形特點

    • 大字書寫,尺寸通常在一寸(約3.3厘米)以上,甚至可達數尺。
    • 注重莊重性與辨識度,早期多用篆書,後逐漸融入隸書風格。

三、曆史淵源

四、相關術語

署書與「榜書」「擘窠書」「牓書」為同義詞,均指用于匾額題寫的大字書體。

别人正在浏覽...

蔀落衣澄什挫鍼單立耽憂抵搭多餘的人二十五老訪謀飛刀符寶富貴花公廉公邑好施黉門铧犁渙爛畫圈诙辭儉府金融市場慨慷空面揆格曆下亭胧胴樓房緑尊悶苦明妝偶辭蟠桃勝會平旦平裕桡客妊婦沙彌稍息省衆審識石隥石戶屬概念書雲肆赦素垩堂號套取田表停屬媮風退讓脫卯土隁突越無厭小農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