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署書的意思、署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署書的解釋

榜書的古稱, 又稱“榜署”,泛指書寫在匾額,宮殿門額上的大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署書是中國古代書法中的一種特殊書體,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署書是秦代「書同文」政策後确立的八種官方書體之一(秦書八體包括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主要用于題寫封檢(文書封套标籤)和門榜(匾額、門額)上的文字。後逐漸演變為泛指匾額、宮殿門額等場合使用的大字書體,又稱「榜書」「擘窠書」。

二、核心特征

  1. 用途

    • 早期:用于封檢題籤(如公文封套标籤)和官署匾牌題名。
    • 後期:擴展至宮殿匾額、門榜題字,如漢代蕭何題寫未央宮「蒼龍」「白虎」二阙。
  2. 字形特點

    • 大字書寫,尺寸通常在一寸(約3.3厘米)以上,甚至可達數尺。
    • 注重莊重性與辨識度,早期多用篆書,後逐漸融入隸書風格。

三、曆史淵源

四、相關術語

署書與「榜書」「擘窠書」「牓書」為同義詞,均指用于匾額題寫的大字書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署書的意思

《署書》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指的是在文書、文件上簽名或題字,表示署名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署書》的拆分部首是"⺀"和"書",部首是漢字的結構組成要素。"⺀"部首表示"豎","書"是指字形的書寫。

《署書》總共有8畫,畫是漢字的書寫基本單位,表示漢字的筆畫數。

來源和繁體

《署書》一詞來源于古代文書、文件的寫作方式,是為了表示文件的真實性和責任人的身份而進行簽名。

在繁體中,署書的書寫一般是「署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署書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中的一些細節有所變化,例如筆畫的書寫方式和字形的形狀。

具體的古代寫法是:「勉」字的上面是一個左右相連的橫折線,表示豎起的筆畫;下面是一個類似于「勺」的形狀,表示書寫。

例句

1. 在文件的末尾,請您署書并籤字。

2. 隻有當你署書時,這份文件才會生效。

組詞

署名、署字、署款、署信。

近義詞

籤字、簽名。

反義詞

匿名、無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