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honored with a seat] 謙辭叨光陪侍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王勃《滕王閣序》
叨陪末座
謙稱陪侍或追隨。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 清 納蘭性德 《興京陪祭福陵》詩:“豹尾叨陪須獻頌,小臣慚愧展微才。” 聶绀弩 《兔先生的發言》:“叨陪末座的是我們的兔先生。”
叨陪是一個漢語謙辭,常見于古典文學和正式場合,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由“叨”(恭敬地)和“陪”(陪伴)組成,表示謙遜地陪侍他人或追隨長者,常用于表達對對方的尊重。
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他日趨庭,叨陪鯉對。”此句引用孔子與其子孔鯉的典故,指代恭敬接受長輩教誨的場景。
常見用法
現代應用
現今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學術研讨、文化活動中表達自謙,例如:“今日論壇,晚輩叨陪末座,受益匪淺。”
注意
該詞帶有明顯謙卑色彩,需根據語境恰當使用,避免在非正式對話中濫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滕王閣序》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注解。
《叨陪》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懇請陪伴、陪同,以示禮貌。
《叨陪》的拆分部首為口,并且共有11個筆畫。
《叨陪》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最早記錄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續齊諧記》。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表示邀請、請求、懇請陪伴等場合。
《叨陪》的繁體字為「叨陪」。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對于《叨陪》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叨字的古字形為「口高」と口上加橫;陪字的古字形為「彡,貝上之貝」と彡下加貝。這些不同的字形變化,歸結為漢字發展演變的結果。
1. 很榮幸能夠叨陪您參觀我們公司。
2. 請您叨陪一下,我馬上回來。
叨叨陪、陪同、陪伴、陪床、叨陪左右等。
陪同、陪伴、陪座等。
告辭、告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