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諸的意思、方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諸的解釋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覽冥訓》:“夫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淚,秪待方諸寄兩行。” 明 李東陽 《又和王世賞韻》:“天臨華蓋春星近,月照方諸夜水清。” 清 龔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諸取月中水洗眼,著純墨衣,則人反見蜮,可趨入蜮羣。”

(2).傳說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協昌期一》:“ 方諸 正四方,故謂之 方諸 ,一面長一千三百裡,四面合五千二百裡,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協昌期一》:“ 方諸 東西面又各有 小方諸 ,去 大方諸 三千裡, 小方諸 亦方面各三百裡,周迴一千二百裡,亦各别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及靈鳥靈獸輩。” 南朝 梁武帝 《上雲樂·方諸曲》:“ 方諸 上,上雲人。業守仁,摐金集 瑤池 ,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雲笈七籤》卷七八:“縱賞三清,遨遊五嶽,往來 圓嶠 ,出入 方諸 。” 清 缪艮 《沉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 方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諸”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器物含義

指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據《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夫陽燧取火于日,方諸取露于月。”這裡“陽燧”是日下取火的銅鏡,“方諸”則是月下承接露水的容器,兩者常并列使用,體現了古代對自然能量的利用智慧。

二、神話含義

指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場所。南朝陶弘景《真诰》描述其為懸浮仙境:“方諸正四方,一面長一千三百裡,四面合五千二百裡,上高九千丈。”梁武帝《上雲樂·方諸曲》更以“步光禮玉晨”“清虛伍列真”等詩句描繪其神聖景象。

補充說明

唐代詩人陸龜蒙曾在《自遣》中寫道:“月娥如有相思淚,秪待方諸寄兩行”,這裡将“方諸”用作承載月露的意象工具,體現了文學創作中的引申運用。

以上内容綜合自權威詞典及古籍記載,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引用,可參考《淮南子》《真诰》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諸(fāng zhū)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衆多的方面、各式各樣的東西。拆分部首是方(方塊)和諸(言字旁),筆畫共計11畫。《方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表示多種各異的事物或表示方方面面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方諸的寫法是「方諸」,保留了相同的意思和發音,隻是字形上稍有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方諸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是使用類似「方囗罒」的結構來表示。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方諸的例句: 1. 這本書包含了各種方諸知識的概述。 2. 他對方諸事物都抱有着濃厚的興趣。 3. 這個展覽展示了各類方諸的藝術作品。 與方諸相關的組詞有方方面面、多方位等。近義詞可以是多種多樣、形形色色等。至于反義詞,沒有一個直接對應的詞彙,因為方諸包含了各種各樣的事物,沒有一個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