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足的意思、白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足的解釋

(1).指白足和尚。 唐 李白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詩:“ 吳 風 謝安 屐,白足傲履韈。” 宋 陳師道 《送法寶禅師》詩:“慇懃禮白足,吾為 泰山 溜。” 明 袁宏道 《别黃道元信筆題扇上》詩:“乞飯隨白足,傭經皈大聖。” 清 孫枝蔚 《勝音上人持張虞山書見訪兼示與淮上諸子唱和》:“謝客常晏坐,觀心頗自如。白足忽到門,手持老友書。”參見“ 白足和尚 ”。

(2).赤足;光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屍變》:“乃從被底漸漸出手得袴,遽就著之,白足奔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 萊陽生 ﹞因過叩 朱氏 之門, 朱 白足出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指代僧人(白足和尚)

  1. 起源:源自南北朝時期後秦高僧昙始,因“足白于面”得名。後世以此代稱僧人,如唐代李商隱詩中用“白足禅僧”指僧人。
  2. 延伸含義:
    • 象征高僧或修行者,如“赤髭白足”形容有道行的僧人。
    • 在成語中比喻“心無挂礙、專注修行之人”。

二、形容赤足或光腳

常見于文學作品,例如:


注意: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若涉及佛教文化,多指向僧人;若描述動作狀态,則指赤足。更多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聊齋志異》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足(bái zú)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的腳部顔色。白足的拆分部首是白(bái)和足(zú),其中白部首表示白色,足部首表示腳。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則,白足的筆畫數為10畫。 白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用“赤手白足”來描述沒有穿鞋襪的平民百姓。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動物或人的腳部顔色,例如形容小貓的腳是白色的。 在繁體字中,白足的寫法為「白腳」,腳部分辨率足字旁邊加上一個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白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現代人使用的是簡化字,白足的古代寫法在日常使用中已經較少見到。 以下是白足的使用例句: 1. 這隻小貓的白足真可愛。 2. 他總是穿着白足涼鞋。 與白足相關的組詞包括白色、足迹等。與白足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白腳、白朗等,反義詞可以選擇黑足、黑腳等詞語。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