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郎的意思、賓郎的詳細解釋
賓郎的解釋
(1).亦作“ 賓桹 ”。即槟榔。常綠喬木,果橙紅色,古時為待客佳品。《北史·王昕傳》:“僞賞賓郎之味,好詠輕薄之篇。”《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仁頻并閭” 唐 顔師古 注:“仁頻即賓桹也。頻字或作賓。” 宋 黃庭堅 《戲詠猩猩毛筆》之一:“桄榔葉暗賓郎紅,朋友相呼堕酒中。”
(2).俗稱拴牛鼻子的鈎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将‘金鋼琢’吹口仙氣,穿了那怪的鼻子,解下勒袍帶,繫於琢上,牽在手中。至今留下個拴牛鼻的拘兒,又名‘賓郎’,職此之謂。”
詞語分解
- 賓的解釋 賓 (賓) ī 客人:賓客。來賓。賓館。賓主。貴賓。賓至如歸。 古同“傧”,傧相。 服從,歸順:賓服。賓附。 姓。 主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郎的解釋 郎 á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員外郎。 姓。 郎 à 〔屎殼郎〕“蜣螂”
網絡擴展解釋
“賓郎”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指槟榔(植物及其果實)
- 基本釋義:賓郎是“槟榔”的古稱或别名,指一種常綠喬木,果實呈橙紅色,古代常用作待客佳品。例如《北史·王昕傳》提到“僞賞賓郎之味”,即指以槟榔待客的習俗。
- 擴展信息:槟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常被提及,如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稱“仁頻即賓桹(賓郎)”,宋代黃庭堅詩中也有“桄榔葉暗賓郎紅”的描述。
2.指拴牛鼻子的鈎環
- 基本釋義:此義項為民間俗稱,指穿在牛鼻子上用于牽引的金屬環或繩索。例如《西遊記》第五十二回提到“拴牛鼻的拘兒,又名‘賓郎’”,即用此意。
- 擴展信息: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或方言,與槟榔的植物屬性無關,屬于同形異義詞。
補充說明
- 部分資料提到“賓郎”可形容待客周到的人(如),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引申義或現代擴展解釋,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漢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賓郎(bīn lá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比喻形容懦弱、軟弱或者沒有勇氣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宀(mián)+ 木(mù)
筆畫:9畫
賓郎一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明确,但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來形容某人膽小、怯弱的特點。
賓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賓郞」。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賓郎可以用「賓郎」、「賓朗」等作為寫法。
例句:
1. 他是個賓郎,連面對小困難都要退縮。
2. 她太賓郎了,幾乎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意見。
賓郎的組詞:
- 賓館
- 賓客
- 賓主關系
賓郎的近義詞可以有:
- 膽小
- 膽怯
- 軟弱
賓郎的反義詞可以有:
- 勇敢
- 堅強
- 堅毅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