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鵲尾鑪 ”。長柄香爐。語本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費崇先 ﹞每聽經,常以鵲尾香爐置膝前。” 宋 蘇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詩:“映山黃帽螭頭舫,夾道青煙鵲尾爐。” 清 吳翌鳳 《憶王孫》詞:“桂香小院嫩涼天,鵲尾鑪熏裊篆煙。”
“鵲尾爐”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形制的香爐,其名稱和設計均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以下為詳細解釋:
鵲尾爐是一種長柄香爐,因手柄尾端形似鵲鳥尾部而得名。其爐腹較深,呈杯形,手柄前端與爐口相連,尾端下折形成獨特造型。
考古發現如定州靜志寺塔基出土的北宋銅鵲尾爐、赤峰遼墓的蓮花形鵲尾爐等,均印證了其曆史存在與形制特點。
提示:若需查看具體文物圖片或文獻原文,可參考、5的考古資料及、3的詞典釋義。
《鵲尾爐》是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火候過大,烹調食物過熟而失去原有的口感和營養,比喻做事過火過狠,不加考慮,導緻適得其反。
《鵲尾爐》的部首是火,火是第一筆,總共有11畫。
《鵲尾爐》最早出現在《史記》中的《項羽本紀》。當時,項羽派遣大将韓信的妻子給他送飯,但由于韓信正在攻打敵人,飯菜被炊事兵燒得過熟,絲毫沒有口感。韓信就把這個過熟的飯菜比作鵲尾爐,形容火候過于猛烈而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鵲尾爐》的繁體字是「鵲尾爐」。
在古代漢字中,「鵲」的字形略有變化,為「䖝」。而「尾」和「爐」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在工作中總是鵲尾爐,導緻大量的資源浪費。
2. 考試時不要過于鵲尾爐,要穩紮穩打。
組詞:鵲翎(形容服飾或裝飾物華麗);尾大不掉(形容尺寸或規模過大,行動不便)。
近義詞:糊塗爐、過火。
反義詞:調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