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送財物行賄。《後漢書·窦武傳》:“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今若遐邇一例,明考課試,則必多負笈千裡以尋師友,轉其禮賂之費,以買記籍者,不俟終日矣。”
(2).猶財禮。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六:“ 翼之 以其女嫁北鄉 嚴齊息 ,寒門也,豐其禮賂。”
“禮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送財物行賄
指通過贈送財物進行賄賂的行為。例如《後漢書·窦武傳》提到窦武“禮賂不通”,即不接受他人財物以保持清廉。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審舉》中也提到,若嚴格考核官員,人們會将原本用于“禮賂”的費用轉為求學之用。
財禮
指婚姻或禮節中贈送的財物。晉代陶潛《搜神後記》記載,某人嫁女時“豐其禮賂”,即準備了豐厚的財禮。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抱樸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3)。
禮賂是指用財物或其他手段來向别人行賄或賄賂的行為。這個詞最常見于賄賂領域,指的是以禮物、金錢或其他利益來收買别人的行為。
禮賂的拆分部首是“礻”和“賂”,其中“礻”是表示禮物、祭祀等的意思。而“賂”是表示賄賂的意思。禮賂共有13個筆畫。
禮賂這個詞是由兩個含義相近的漢字組合而成的。禮在古代是指向别人贈送禮物、行使誠意的行為。賂是指給予財物、行賄的行為。因此,禮賂的意思就是以禮物和財物來行賄。
繁體字中,禮賂的寫法為“禮賂”。繁體字往往保留了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用法。
在古時候,禮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漢字的形态和用法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發生了變化。然而,我無法提供具體的古代寫法。請注意,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1. 他通過大量的禮賂成功地獲得了項目合同。
2. 高官因為涉嫌收受禮賂而受到調查。
賄賂、行賄、賂金、賂餌等。
行賄、受賄、賄賂等。
廉潔、清廉、拒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