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絕的意思、頓絕的詳細解釋
頓絕的解釋
頓然斷絕。《周書·韋夐傳》:“朝脯奠食,於事彌煩,吾不能頓絶汝輩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頓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合成詞義兩個層面理解,主要用于描述某種狀态或動作的突然、徹底中斷或終止。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
頓:
- 本義指停頓、止息。《說文解字》釋為“下首也”,引申為暫停、中止。
- 在“頓絕”中強調動作的突然性和短暫性,如“頓時”“頓止”。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絕:
- 本義指絲斷,引申為斷絕、窮盡。《說文解字》稱“斷絲也”。
- 在“頓絕”中表示徹底終止或完全消失,如“斷絕”“絕迹”。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二、合成詞“頓絕”釋義
“頓絕”指某種狀态、行為或聯繫驟然且徹底地中斷,強調中斷的突然性與不可延續性。常見于以下語境:
-
生理狀态中斷:
描述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征的驟然停止。
例:“因悲痛過度,氣息頓絕。”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行為或動作中止:
指動作、言語等突然完全停止。
例:“聞此噩耗,哭聲頓絕。”
來源:《漢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關系或聯繫斷絕:
表示人際、事務關聯的徹底終止。
例:“兩國邦交頓絕。”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三、用法特點
- 書面性強:多用于書面語或文言色彩較濃的語境。
- 程度深刻:隱含“無法恢複”或“極度劇烈”的意味,區别于一般性暫停(如“停頓”)。
- 古今延續:現代漢語中雖使用頻率較低,但仍保留于文學、曆史文本及成語化表達中。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第2版)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2版)
-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注:因詞典類資源通常無直接線上鍊接,以上來源标注實體出版物信息以符合權威性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頓絕”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 拼音:dùn jué(注意:中“dùn zú”為錯誤标注,其他權威來源均注音為“jué”)
- 詞性:動詞
- 近義詞:中斷、驟停、斷絕
- 反義詞:持續、延續、連接
核心含義
指事物突然中斷或停止,強調動作或狀态的驟然性。
例如:
- 形容情感、關系等“頓然斷絕”()。
- 描述物理動作的“遽然抖斷”,如《西遊記》中“頓絕缰繩”形容繩索突然斷裂()。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例證
- 《周書·韋夐傳》:“吾不能頓絕汝輩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
(意為“無法突然斷絕與你們的情感聯繫”)
- 《西遊記》第三十回:“頓絕缰繩,抖松鞍辔。”
(描寫龍馬突然掙脫缰繩的動作)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描述事件、情感或行為的突然中止,如“頓絕聯繫”“頓絕生機”。
擴展解析
- 單字拆解:
- “頓”:本義為叩頭(如“頓首”),引申為“突然、短暫停止”()。
- “絕”:意為斷絕、終止。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驟然終止”的語義。
注意事項
部分網絡資料(如)存在注音或釋義偏差,建議以權威詞典(如漢典、古籍引證)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版百依百順抱琵琶博極不暨彩旦廁賤柴米常羞纏弦插圈弄套程位垂頭塞耳豆脯繁俗封官許願供氣黃大黃金牙花線鹄駕火礮妓館咭咭咯咯精至勁士禁押冏然急騎濟濟跄跄俊能菌子烤電梁鴻妻露酒慮遠門刺明號募緣内第磻溪叟迫蹴輕細窮際蛩蚷窮探遒變深山長谷石硪石岩霜鞞數不清碎嘴碎舌逃奔亡不待夕吳濞五時衣無錫響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