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燧的意思、鑒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燧的解釋

亦作“鑒燧”。1.方諸和陽燧。方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陽燧,向日取火的凹鏡。《周禮·考工記·輈人》:“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 鄭玄 注:“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

(2).偏指方諸。《太平禦覽》卷五二六引 漢 衛宏 《漢舊儀》:“以鑑燧取水於月,以陽燧取火於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鑒燧(jiàn suì)是古代漢語中對一種取火器具的稱謂,特指利用日光聚焦原理取火的青銅凹面鏡,又稱“陽燧”。其核心含義與形制功能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形制與功能

    鑒燧為青銅鑄造的圓形凹面鏡,正面光滑如鑒(鏡子),凹面可聚焦日光于一點,引燃易燃物(如艾絨)以取得火種,屬先秦時期重要的取火工具。《周禮·秋官》載:“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其中“夫遂”即指陽燧(鑒燧)。

  2. 詞源與别稱

    “鑒”本義為銅鏡,“燧”指取火工具,二字合稱凸顯其兼具反射與取火的雙重功能。古籍中亦通稱“陽燧”(《淮南子·天文訓》)或“金燧”(《禮記·内則》)。


二、科學原理與文化意義

  1. 光學應用

    鑒燧利用凹面鏡的聚光原理,将平行日光反射至焦點産生高溫,體現古人對光學的早期認知。沈括《夢溪筆談》詳述:“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著物則火發”。

  2. 禮制與象征

    在周代,鑒燧由專職官員(司烜氏)掌管,用于祭祀取“明火”,象征潔淨與天賜之火。《論衡·率性》稱“陽燧取火于天”,賦予其溝通天人的文化内涵。


三、考古實證

考古發掘證實,戰國至漢代墓葬中多見青銅鑒燧實物。如:


四、文獻考據

  1. 《周禮·秋官》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

    (注:夫遂即陽燧,鑒為承露銅盤,二者合稱“鑒燧”)

  2. 《淮南子·天文訓》

    “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

    釋義:陽燧(鑒燧)在日光下可引火。


參見


參考文獻來源

  1. 《周禮正義》(清·孫诒讓注)
  2. 《禮記集解》(清·孫希旦撰)
  3. 《夢溪筆談校證》(宋·沈括著,胡道靜校證)
  4. 《周原青銅器》(陝西考古研究院編)
  5. 《中國古代金屬技術》(華覺明著)

網絡擴展解釋

鑒燧(jiàn suì)是古代兩種取水、取火器具的合稱,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器物組合

    • 方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青銅器,形似杯子。
    • 陽燧:向日取火的凹面銅鏡,通過反射陽光聚焦生火。
  2. 詞源解析

    • “鑒”本義為銅鏡,引申為取水器(方諸);“燧”指取火工具,包括陽燧(金屬凹鏡)和木燧(鑽木取火)。

二、曆史記載與用途


三、文化象征意義


四、相關拓展


“鑒燧”既指實用器物組合,也承載着古代科技與文化的雙重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禮》《太平禦覽》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婉标立冰屋鼻皶斥大叱喝初交錯違盜丘打退點視廳诋賤鬥筲嘟噜獨占鼇頭峨冠博帶負老攜幼伏樁告訴古終寒凜戶品僭度傑智嗟茲乎祭孔揪撮軍備儁雄快件靓耀缭缭獵辇靈茂六家柳星民疾摹捉驽怯怦營淺庸驅镳蛆草穣災戎昭飒戾删要诜枝手癬霜絮四位竦抃襢衣特許經營天相吉人同惡完安渭曲文軸汙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