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霆的意思、風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霆的解釋

1.狂風和暴雷。《禮記·孔子閑居》:“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唐 韓愈 《原鬼》:“有聲而無形者,物有之矣,風霆是也。” 明 劉基 《為韓克名題石鼎聯句圖》詩:“不知風霆掣牆籓,江騰海躍喬嶽翻。”

2.比喻威勢。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在藩聳萬夫之觀望,立朝賁羣寮之頰舌,居内成大政之風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霆(fēng tíng)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由“風”(風)和“霆”(迅雷)組合而成,本義指狂風與迅雷,引申為迅猛的自然力量或威勢。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典籍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自然現象

    “風”指氣流運動形成的風,“霆”指突然而猛烈的雷暴。《說文解字》釋“霆”為“雷餘聲也”,強調其疾速猛烈之态。二字合用形容自然界中極具沖擊力的氣象現象,如:

    《禮記·孔子閑居》載:“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 此指風雷催動萬物生長之力 。

  2. 比喻威勢與力量

    因風霆具有震撼天地的特性,古人常以此喻指不可抗拒的權威或迅猛的行動。例如:

    明代《文心雕龍·诏策》雲:“治戎燮伐,則聲有洊雷之威……眚災肆赦,則文有春露之滋;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 其中“洊雷之威”即類風霆之勢 。


二、典籍用例與引申

  1. 象征天地造化之力

    宋代陸遊《雷》詩:“君不見,輕雲薄霧,頃刻變風霆。” 以風霆喻指自然偉力的瞬息萬變 。

  2. 形容剛猛迅捷的行動

    《宋史·蘇轼傳》贊其文章“如河海之奔騰,風霆之流行”,借風霆比喻文思之磅礴迅疾 。


三、權威辭書釋義


四、文化意象

在傳統文化中,“風霆”常與“雨露”對舉(如韓愈文),象征天地間剛柔并濟的力量。道教典籍《雲笈七籤》亦以“驅役風霆”形容神通,凸顯其超越凡俗的意象 。


參考文獻來源: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文心雕龍注》(範文瀾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3. 《陸遊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4.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辭源》(商務印書館)
  7. 《雲笈七籤》(中華書局輯校本)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查閱;現代辭書建議參考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風霆”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風”(風)和“霆”(疾雷)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本義:自然現象

指狂風與暴雷,常用來形容劇烈的天氣變化。例如:

2.比喻義:威勢與力量

引申為強大的氣勢或威懾力,多用于形容人物或政策的威嚴。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偶見于文學創作或姓名中(如人名“風霆”含迅疾、力量之意)。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禮記》《韓愈文集》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揆頒降霸王廳不遺巨細慘雨酸風草率行事楚腰衛鬓磁鐵慈兄打鳴兒單栖地殼運動都都摸摸發膚放排返視反外豐矩覆巢無完卵刮喇桂籍猴姜黃屋朱輪角婢饑凍交切濟惡錦文救偏補弊開曠可能量知籬門戾色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履險蹈危滿腔綿劇蹑腳蹑手朋類飄飄拽拽情私妻息期制啟奏驅奪去天尺五染神刻骨三重三頂拐山高水低尚方仗讪侮十二女叔服損瘠枉自無保留舞智詳熟襄羊